中国最近发布的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证实了一点:中国令人瞩目的崛起以及在全球经济的相关性相应增加,都没有放缓迹象。
无可否认,由于有报道指近年来某些省份故意调高了自身的经济表现,媒体对于中国数据的可靠性又开始喋喋不休。但是据我们所知,其他省份可能正在反其道而行。无论如何,那些承认数据作假的省份,还不足以对整个国家的形象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针对1990年代末首次发布的中国官方统计的争论,往往会漏掉两个关键点。首先,只有在中国逐步增加其数据虚报程度的时候,这个辩论才有意义。其次,中国公布的数据应该结合贸易伙伴的数据,以及在华运营主要跨国企业的情况来考虑。正如我以前所写,这都已经表明中国已经超越法国和美国,成为了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2017年的年度数据方面,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在6.9%的实际(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GDP增长,这是它几年来的首次提速,甚至高于中国政府的6.5%软指标。但更重要的数字是以美元计算的中国名义GDP增长。2017年的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了12.7万亿美元,在仅仅的12个月内就大幅增长了13%(1.5万亿美元),部分原因是人民币的升值。
显然,那些曾经警告过中国正在跟随日本的脚步,陷入长期通货紧缩循环的人都看走眼了。在我看来,如此简单的比较永远不会特别有用。中国不仅避免了通缩的风险;而且还是以货币升值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点。
当我和以前在高盛的同事开始追踪金砖四国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在21世纪初的崛起时,我们认为中国要到2015年底才会赶上日本。然而2018年才刚刚开始,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是日本的2.5倍、是印度的五倍、是巴西的六倍、是俄罗斯的八倍,也比整个欧元区还要大。
中国在2017年的1.5万亿美元的惊人扩张规模意味着,就名义GDP而言,它实质上创造了一个与韩国同等大小,相当于瑞士的两倍,瑞典的三倍的新经济体。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有可能在2027年前后在名义GDP上与美国看齐。在此后的10年内,金砖四国合起来可以与七国集团经济体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