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无人便利店启动零售业革命(2)

时间:2018-01-26 09:1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对于商家而言,除了在零售终端感知用户需求并作出及时的反应外,动态货架的智能化能力,还会延伸到商品的采购与配送过程之中,包括怎样才能在最快的时间补足货物?从哪里调货最快与成本最低?如何及时调配到消费者最喜欢或者常购的商品等等。而要灵敏且顺利地做到这些,离不开供应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支持。

一方面,视觉感知技术与RFID技术帮助商家采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以及货架商品的数量,零售商在精解数据的基础上将相应信息发送到制造商、分销商那里,或者制造商与分销商完全能够共享数据,并以此为基准在整个供应链环节完成产品的设计、制造与输送。

另一方面,运用物联网技术,无论是制造商、分销商还是零售商都可以找到路线最短与效率最高的物流匹配资源,特别是零售商还可以通过视觉感知技术,分析消费者行为,决定产品仓储的地点,也就是远一点的仓库放购买频次低的,离店面近一点的仓库则放置购买频次较高的商品。

必须指出的是,在供应链的仓储环节,制造商、分销商与零售商还有一项通用技术,即SKU物体识别技术。SKU是Stock Keeping Unit的简称,意思为库存量单位,可以用件来计量,也可用盒、托盘等为单位来计数。

一般而言,每一种商品就会出现一个SKU,一种产品的每一款商品也有一个各自的SKU,一款商品如果出现多种颜色,还会出现多个SKU,SKU不同,商品的编码也不一样。商家根据SKU技术,就可以准确判别商品不同种类的库存状况,并在实际库存环节就能识别出终端市场销售趋势,从而反过来灵敏而准确地安排仓储。

看得出,无论是人脸识别技术与感知技术,在销售始端与购买终端对用户特征与行为的感应和判别,还是RFID技术反应出的货架商品数量状况,以及供应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串联与调剂作用,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有力支持。

换言之,人脸识别技术、感知技术以及RFID技术,只有在经过了大数据的统计和优化之后,才在商家眼中变得有参考价值;离开了大数据技术,供应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就只能是瞎子摸象。

对于零售商而言,凭借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零库存与精准销售;对于制造商而言,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它进行个性化定制;对于分销商而言,也能够凭借大数据技术完成产品的精准投放。

目前来看,虽然没有任何一个零售商具备一切技术的自我开发能力,但互联网巨头的技术优势却是不言而喻的,像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就完全可以通过对外有偿输出技术方案,形成对体外无人零售店扩散的支持。同时市场上也不乏专业技术服务商,而且它们还得到了风险投资资本的追捧,其后续技术开发能力值得期待。

也正是借助于时下多方合成技术以及未来技术深耕的拱卫与撑托,无人便利店这一新的物种才不会昙花一现。

(作者是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