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念
伴随着中韩关系的回暖,中国外交也在这个寒冬逐步走向收官阶段。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外交既经受了惊涛骇浪的挑战和考验,也体会了风平浪静的欣慰和喜悦。展望未来,中国外交仍然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复杂局面。这也要求中国的外交决策者持续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应对,理性决策。
第一,中美关系转危为安。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关系的走向就为外界所高度关注。起初,考虑到特朗普竞选期间的一系列不利于中国的言论,外界普遍担忧特朗普时期的中美关系出现大的波折。此后,随着中美在双边贸易、朝核问题、台海问题以及南中国海问题上的一系列争吵,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好在特朗普的及时访华,挽救了磕磕碰碰的中美关系。尽管外界仍然认为中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未有消解,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仍然困难重重,但不管怎样,中国对特朗普访华的极高礼遇和巨额订单,至少暂时稳住了特朗普。而中美之间业已存在的诸多双边接触机制,仍然发挥着缓和双边矛盾的积极作用。
第二,中韩关系由寒转暖。自从萨德成为中韩关系中的最大障碍以来,中韩关系全面倒退,并一步步跌入低谷。不过,文在寅的上台在一定程度上为中韩关系的缓和创造了重要机会,而中国也趁势抓住了机会。随着文在寅访华行程的展开,外界已经不约而同地对中韩关系正常化给予极高期待。
而实际上,中韩关系的发展还远不止正常化那么简单。从文在寅访华成果来看,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都希望恢复中韩紧密合作关系,尤其是政治互信和安全接触,而不单单是正常化而已。尽管有分析认为,萨德仍然是横亘在中韩关系面前的一道坎,但双方可以选择绕过这道坎发展双边关系。
第三,中印关系持续修复。去年中的洞朗对峙事件让中印边界问题再次凸显在世人面前,同时也让中印之间的矛盾公诸于众。事实上,自从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之后,印度对中国的防范、竞争甚至主动试探都在逐步增多。这在边界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来,外界以为强势的莫迪和中领导人能够在边界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
然而事实却是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寸土不让。洞朗事件就是双方持续较量的一个缩影。洞朗事件后,双方的较量仍在持续。即便如此,中国外长王毅仍然选择访问印度,以寻求稳定与印度的双边关系。而印度在洞朗事件中的最终撤军,也显示出印度还无法承受与中国的直接军事对抗。
第四,南中国海问题持续降温。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中国海问题终于迎来一段平静期。这其中最大的转变恐怕还是来自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倒戈”。而中国则巧妙地抓住了这一重要机会。在中菲两国的共同推动下,南中国海问题迎来以规则保障和平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