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之伟
最近朝鲜核危机搅动了世界的目光,如果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桶,亚洲的火药桶则是朝鲜半岛。朝鲜仍旧坚持主体思想与先军政治,为了维持自身安全,大力发展核武器,不断引发朝核危机,为东亚的稳定平添了不少危险因素。
朝鲜发展核武,造成了东亚局势的紧张。无论是朝鲜还是中国,将局势紧张的责任归结为美国的敌对,从外交与宣传的角度而言并无不妥,但正如郑永年教授所言:“把责任推给美国,如果只是外交辞令,那还可以理解;但如果真的这么想、这么做,势必犯下颠覆性的历史错误。”冷战时期朝鲜的背后无疑是苏联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中国的影响无疑最大。
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应当抓住主动权与主导权。只是而今的中国对朝政策似乎失灵,处于一种进退维谷、无从入手的窘境。在人们看来,中朝之间不是不散打不烂的血盟兄弟关系,相反的正处在一种冰冷的状态。
近日中共总书记中领导人的特使、中共中联部部长宋涛访朝被高调报道,有学者认为会使中朝关系回暖。但笔者对此观点存疑,中朝的冰冷状态在短期内恐难化解。
值得注意的是,现今大多数中国人甚至领导层大概仍深受长期以来宣传的影响,对中朝之间血与火凝结成的友谊深信不疑。然而,中朝之间的事实已经表明这种友谊似乎并不存在。
中朝“血盟”怎会成“怨侣”?这使人迷惑不解,中朝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笔者认为要因应朝核危机,解决朝鲜问题,必须弄清楚中朝之间现在的关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从历史学的角度去梳理与考察,也只有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历史学研究者,以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研究者,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归纳,才可以从不同的解释框架出发进行对话和讨论。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沈志华教授新著《最后的“天朝”: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1945年至1976年)》,该书叙述了中朝之间的真实历史,通过毛泽东与金日成的视角,讨论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为止的中朝关系,破解了中朝关系的历史神话。
在这本书中,作者坦言中朝在朝鲜战争期间,双方就没有结成血盟,而已是怨侣。只不过由于在冷战环境下中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需要,而必须对中朝友谊进行宣传。书中对于“八月事件”、中国从朝鲜撤军、中朝边界纠纷等问题,做了迄今为止最为详实的研究。
全书的中心议题就是要讲清楚中朝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毛泽东和金日成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总结出毛泽东时代中朝关系的基本特征。毛泽东和金日成对中朝关系的处理,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宗藩观念与朝鲜提倡的“主体思想”,及反“事大主义”之间的博弈,反映了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不对称同盟关系中大国与小国的特殊现象,以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结构性弊病。
从来不是血盟关系
中朝之间血盟只是神话。双方关系从来不是血盟,而是起伏不定、冷暖无常。实际上,中朝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毛泽东与金日成的关系。毛泽东力图打造革命的“天朝”,用传统的“天朝”观念来处理对朝关系(对外关系);而金日成则始终追求朝鲜的独立自主与个人的专制统治。毛建构革命“天朝”的最终目的,则是要领导世界革命,统御寰宇。
在毛身上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悖论,传统中央王朝的理念与现代世界革命的理想集于一身,运用传统的王朝观念,去实现革命理想。在毛泽东身上传统与反传统并存,在反传统的同时又不自觉地坚持传统。在反传统的同时又建立了新的传统(革命传统),这种传统对中国影响之深,波及至今。在某种意义上,这种革命传统束缚了中国共产党的思维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