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淳亮:对中国假日安排的一些建议(2)

时间:2017-11-12 09:3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在冬至之后三到五天的12月26日就是毛泽东诞辰,一些人建议将此日也设为法定公休节日;如果冬至与毛诞都放假,12月底就可能经常出现一个或许连圣诞节都沾光放假的稍短的黄金周,足可分担春节庞大人流。如前所述,对国家元首或建国者的纪念堪称普世现象,因此将“毛诞”定为公休节日并不奇怪。从政治上来说,若能将孙中山的诞辰,乃至于孔子诞辰也列为法定公休节日,就可谓皆大欢喜。

上述安排,意谓着对中国历史全面合理的继承。倘若如此发展,则天安门广场中轴线上的孙中山画像,就将从每年国庆节的过客变为永久竖立,国家博物馆的孔子雕像也能回到原处,而毛泽东纪念堂也可望改变为中国版的巴黎“先贤祠”。以上种种安排,都将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就联合国日而言,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通过了深刻影响两岸国际地位的2758号决议文,同一年的12月6日,联合国大会又通过2782号决议,“宣告10月24日即联合国日为国际假日,并建议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应把这一日定为公共假日”。不过这一决议多数国家置若罔闻,目前仅科索沃由于受联合国托管,所以在当日休息一天。

联合国日的纪念活动,通常以集会、论坛和展览纪念联合国的目标及功绩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菲律宾的一些学校,则在当天安排学生穿上各国传统服装,并分派学生研究不同国家的政治与文化,以兹纪念。从菲律宾的例子可以想到,联合国日的相关活动完全可以非常多采多姿,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吸引力。

中国正走向全世界,并逐渐成为联合国最重要的支持力量;由于全球人民都已政治觉醒,未来世界不会简单重复过往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但由于集体行动的逻辑必然,世界秩序仍需要大国发挥积极性加以维持。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如果有朝一日中国主导世界秩序,联合国也必然要扮演白手套的角色。

借由扩大纪念联合国日,不仅可以塑造国民的国际观,也有利于民众内化其中的多边主义全球治理价值观,并可以学习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因此应当视为中国崛起过程的一项文化战略举措。

只要将国庆节从三天缩为一天,就可以多放冬至与联合国日;如果春节可以少放一天并取消元旦,就可以改放孙诞与毛诞。如此的放假配置,或许会更受人民欢迎,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又具有更大的政治与文化作用。

作者是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赞一下
(1)
16.7%
赞一下
(5)
8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