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崛兴和美国衰落
只是,美国在亚洲长期以来的经营谋划,自冷战以来终究未能遏制住中国崛兴的态势。而同样作为正在复兴的亚洲大国,印度基于自身安全和发展战略考量,也未必会一边倒地倾向美国。倘若中国崛起真如中国文化所讲是“天命”所在,美国在东亚与南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联结部署,就可谓逆势而动,不仅会徒劳无功,也可能适得其反。
实际上,在东亚和太平洋,除美国的一系列军事盟约外,中国与朝鲜在冷战时期签订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也延续至今。这一条约不同于中苏盟约,每20年若不终止即自动生效,在1981年、2001年已两次续期,目前有效期至2021年。这是冷战结束后中国迄今唯一仍得保留、具有军事盟约性质的国际遗产。
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与美国在亚太的系列盟约结合起来看,在中国的“小康之治”持续强劲和美国继续谋求重返亚太的大势下,现实中的东北亚核试验和萨德部署,以及历史上的侵略宿怨,都让亚太安全形势持久面临一触即发的战争险境。这倒未必在于崛起后的中国会主动挑起战争,而在于这些冷战时期的盟约,犹如连贯的导火索和火药库,可能使亚太多国不得不卷入战争。
总之,因为一系列军事盟约的继续存在,冷战对峙格局仍残存于亚太。而在此格局下,盟约体系中的美国与东亚各国实际处于不同的军事地位。在可能的亚太战势中,诸如韩国、日本等国呈现的将是整个身躯,而美国呈现的不过是指爪触角。延伸过长的指爪触角若在东亚遭受砍断,是否值得冒倾其全身的代价或危险来报一指之仇,将是颇费踌躇的。
对于中国来说,从传统内陆国家发展为现代“海洋强国”,仍是近代以来未尽的历史使命。以陆为体,以洋为用,形成体用兼备、远近皆达的全球格局,是历史上英国和美国相继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模式,在21世纪也可能成为正在崛起的中国和印度的发展目标。
在此成为大国的进程中,对手的存在或许反而构成一种进取和抗争的驱动力。拿破仑曾以沉睡的雄狮比喻近代中国,当这只狮子在21世纪终于醒过来时,长期围堵在中国亚太门户的一系列军事盟约,也许未必足以束缚这只狮子,反倒会给亚太地区带来祸患。
历史地看,作为两个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最终都选择了避开冷战的两大阵营,学会了“不结盟”。而作为冷战的主导方,美国在冷战过去很多年后,似乎仍然远未退出冷战思维,要么在全球寻求冷战另一方的替代品,要么将一些意识形态或宗教假想为冷战的新对象。与这两种对冷战不同态度相关的是,到21世纪,中印崛兴和美国衰落越来越同时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议论。
鉴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区域的国际安全,实在不适合继续在东亚和南亚巩固扩展冷战格局。冷战视野下的印太安全,在特朗普、安倍继续执政的未来几年,殊为关键。到2021年,中国建成小康社会、达到建党百年目标之时,《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是否自动废止,值得世人关注。而到那时,中国所确定的不允许卷入战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过,东亚和南亚局势究竟如何朝向,更值得世人挂怀。
作者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南亚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在冷战时期签署制定的这些具有军事结盟性质的文件,至今不仅仍然生效,也构成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支点。然而,与中国通过摆脱冷战谋求平稳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1世纪的这些冷战遗物,实际上既严重威胁着东亚和太平洋区域的国际安全,也拖累着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