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出本身的发展道路
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现在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来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为自己创造有利于内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机遇。十八大以来,在总结前面的经验基础上,中共更已经探索出自己的一条道路,不管是针对大国、中等国家的还是小国。笔者把自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战略概括成为“两条腿、一个圈”。
第一条“腿”即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尽管最先是针对美国提出,但这一概念的应用不仅针对美国,也针对俄国和印度等其他大国。中领导人本身多次强调,中国要避免历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修昔底德陷阱”,即守成大国和新崛起大国之间所发生的争霸战争。中国既不想和“守成”的美国发生冲突,也不想和紧随自己的新兴大国印度发生冲突。
因此,无论对美国和印度,中国尽力保持克制,千方百计地寻求通过非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冲突。最近中印洞朗对峙局面,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对峙期间,用战争解决问题的声音在两个国家都很高涨,引发了第二次中印战争的疑虑。不过,两国以和平方式结束了洞朗对峙局面。就中国来说,这可以说是成功地把“新型大国关系”引用到印度的一个成功案例。
第二条“腿”即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尽管“一带一路”涵盖发展中和发达国家,但其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沿边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有不少甚至是贫困国家。
一方面,中国要通过“一带一路”实现“走出去”的目标,服务于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借此尽到大国的责任,为这些国家提供区域的和国家“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用中国自己的话说,就是容许发展中国家搭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这是一种包容式、开放式和参与式的区域和国际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已经有很多国家加入。即使是从前持怀疑甚至是反对态度的美国和日本,也在改变它们的态度。这两个国家都派代表参加了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峰会。
“一个圈”即中国的周边外交。周边外交可说是中国外交的核心,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地缘政治位置决定的。中国周边数十个国家,如果搞不好周边外交,中国崛起的难度可想而知。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早些年提出的“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这些年来,尽管中国和一些邻居国家就南中国海问题面临紧张的关系,中国坚守自己的核心国家利益,但中国从来没有动用过西方惯用的“经济制裁”等手段;相反,尽管中国和有关国家政治和外交关系很冷,但经贸关系从未冷却。这也是这些国家之后能够快速改善和中国关系的基础。
在国际层面,今天的西方因为内部经济困难大搞民粹主义,导致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使得现存国际经济体系岌岌可危。但中国领导层则清醒地意识到,无论是内部的民粹主义还是外部的经济民族主义,都不是解决内外部问题的有效方式,无论是反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都会雪上加霜。
全球化既势不可挡,也是创造财富的有效机制。中国领导人利用各种国际场合,无论是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还是2017年初的达沃斯论坛,或者今年5月北京的“一带一路”国际峰会,都相继释放出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强大信号。今天中国是少数几个大力推进全球化的国家。同时,中国也在努力探索解决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是财富分配不均和社会分化。例如,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当地社会的大多数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