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塑造中国崛起的新国际战略

时间:2017-10-24 09:0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郑永年专栏

自十八大以来,中共高层一直在讨论“两个百年”目标的问题,即中共成立一百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从这些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今后的几年里,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实现第一个百年的目标。第一个百年的目标早已经相当明确,具体体现在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上,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更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十三五结束时,中国的人均国民所得从现在的9000美元左右提升到1万2000美元;只要实现年均6.5%的经济增长率,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同时,中国也正在进行一场全国性的精准扶贫运动,以控制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

一般认为,鉴于中共强大的动员能力,实现这些具体目标没有大的悬念。这意味着,十九大之后中共高层会把重点放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的目标。尽管这个目标仍然需要细化,但大方向已经有了,反映在“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等概念中。

内部的发展目标对中国外交也必然发生重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帮助了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无疑,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的目标,中国仍然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到今天,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和其他几个大国相比,中国的成就更是显然。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在不同程度上挑起和卷入国际纷争甚至战争。但中国外交,用中国自己的话来说,则是“一心一意”谋求内部的发展和外部的和平崛起。

这一外交“教义”促使中国能够抓住“国际机遇”。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即从早期的“抓住机遇”到“创造机遇”。

在前面的数十年里,中国有效地抓住了有利的“国际机遇”。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作了一个伟大的判断,即认为国际大环境是和平的。在这一判断之下,中国才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邓小平也定义了中国外交所应当有的方法,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在90年代,中国进而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战略,一方面加入国际体系,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要在现存国际体系内部“和平崛起”。这些政策无疑有助于中国“抓住机遇”,而中国也的确抓住了当时的机遇。中国加入了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所有重要国际组织,抓住了自80年代开始、90年代加速的全球化进程。

尽管全球化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例如收入差异的扩大和社会的分化,但中国总体上也借着这一波的全球化,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国。过去的实践表明,如果对国际形势没有正确的判断,就很难制定正确的政策,抓住发展机遇。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