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前后中国外交处在十字路口
当前东亚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朝鲜核危机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地区安全。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触怒了中、俄等国,宣布提前大选的日本首相安倍,正在积极为提升自卫队地位的修宪做准备,这也可能使地区安全更为紧张。
美国对东亚的政策在特朗普上台后一直并不明朗,且特朗普外交、安全团队人员的不稳定性为美国战略平添更多变数。两岸关系在蔡英文上台后也日趋冷淡,台湾海峡安全局势目前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区域形势下,中国外交正在等待中共的代表大会的结果来指引方向。
从过去五年中国的外交实践来看,其对外政策越来越打上中领导人的个人色彩。从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到与美国领导人进行庄园会晤,从频繁的国事访问到在新加坡历史性会见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这些都表明中领导人的外交思路有别于其他中共领导人。
但这种外交政策和风格的转变,在他第一任期内是逐步发生而且局部性的,这部分缘于他与上一届领导层留下的外交团队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也部分在于他需要一个能够贯彻他自己外交思路的官员队伍来执行这种政策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十九大以后中共很可能换上新的外交血液,对既定外交政策作出较大调整,而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东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在目前东亚各种安全问题中,最为棘手的便是朝鲜核问题。中国对朝鲜的政策在过去几年里日趋强硬,中朝关系出现根本性转折,在对朝鲜进行国际制裁问题上也由过去的模糊策略转向坚定支持。中领导人就任总书记之后,并未如他的前任那样访问过朝鲜,而金正恩也没有像他的父亲和祖父那样访问过中国,这些都体现了两国关系发生的微妙变化。
中共十九大后中国有可能进一步加码对朝鲜的制裁,中朝关系在会后将面临很大变数。由于中朝之间的友好关系始于中共建政之初,且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年代,因此如果两国关系破裂,将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转折性事件,并可能重塑冷战后的东亚国际关系结构。
当然,如果美国武力攻朝,中国的政策取向(是支持美国、支持朝鲜还是中立)也将对半岛乃至东亚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东西方阵营对峙的冷战虽然在1990年代初正式结束,但在东亚地区留下了深刻遗产,两大冷战遗留的地缘政治问题一直未解——一个是南北分裂的朝鲜半岛问题,另一个则是台湾海峡两岸的对峙。而这两大问题的出现都与中国大陆密切相关,也与超级大国美国联系紧密。
当冷战20多年前在欧洲结束时,东亚地区的对峙并没有随之消除,这反映了本地区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矛盾的深刻和复杂性。伴随着中国崛起以及强势领导人的出现,在十九大进一步集权的条件下,中国外交很有可能强势回归,使得这些地缘问题面临新的发展和转机。
中国大陆对朝鲜半岛和台湾的政策,极有可能在相关政策负责人出现大幅人事变动的情况下发生根本性变化(虽然这种变化的方向目前并不十分明朗),从而对整个东亚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
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