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从211到“双一流” 换汤不换药?(2)

时间:2017-09-25 14: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试图用“双一流”计划改革211、985工程的弊端,让更多非211、985高校拥有进入“双一流”的机会。教育部长陈宝生今年3月表示,“双一流”建设不是985、211工程的翻版、升级版、山寨版,确定后的名单不像985、211工程那样是终身制的,而是有周期性的动态筛选。

但是,经过多年资金和政策倾斜,211、尤其是985大学的强势地位早已确立甚至固化,就连“双一流”改革方案的制定者们也大多来自211、985名校,要把更多的资源投向非重点大学谈何容易。

事实上,这次公布的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是从原211、985高校中选出。有舆论尖锐指出,“双一流”计划只是在211、985大学内部进行筛选,是一次传统劲旅对项目资金的重新瓜分,很难给大量非211、985高校带来翻身机会。中国高校的格局只能是强的越强,弱的越弱,换汤不换药。

另外,在中国大学行政化泛滥的背景下,广大“不入流”的厅级甚至处级大学,要和北大、清华、人大、复旦这样的副部级大学竞争资源,犹如虎口夺食,其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作为对等级森严的211、985工程的改革,“双一流”计划的积极意义也不应忽视。“双一流”计划宣布要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第三方评估等手段来产生“双一流”大学和学科,这些措施还是让一些相对弱小的大学看到竞争的希望。

如果“双一流”计划能够在地位固化的中国高校中引入竞争机制,把目前按照级别甚至“关系”的拨款模式,变成根据科研人员的实际能力去投资,对于中国高校的整体发展,当然是一件好事。

赞一下
(3)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