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分析对印度也适合。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并不亚于中国,莫迪本人就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印度军方还时刻不忘1962年的一战失败之仇。而洞朗局面印度也是骑虎难下。莫迪如果预料到中方这么强硬的反应,可能不会进入洞朗地区。但事到如今,他没有退路,也有一个向印度人民做出交代的问题。
与中国政府一样,印度政府和军方在评估和中国开战的胜败概率时,也可能会犯高估自身的错误。莫迪政府会认为,虽然印度的总体实力要比中国落后,但印度为复仇有针对性地准备了几十年,且在中印边境,印军实力要强过中国。
另外,一旦开战,印度会得到来自国际社会,特别是美日事实上的帮助。如果这样评估,可能会让莫迪和印度军方做出冒险决策。因为一旦打胜,不但雪耻了1962年的失败,更是证明印度而不是中国才是亚洲的老大。
双方对战争胜负做出有利于己的判断,极可能会诱发战争。这是最让人担心的。不过,相对莫迪政府,中国政府和领导人更无退路。因此,我倾向于认为,在中印的外交交涉中,中方把领导人不惜一战的意图告知了对方,同时中方也可能做出了某种暗示或承诺,才让莫迪打消了同中方对抗到底的想法。
很难想象,在中共举行十九大时,印军还在洞朗地区。对于志在复兴中国的领导人来说,这无疑是种耻辱,是对他强大领导力的挑衅和冒犯。而印度政府最近也遇到了一大堆麻烦,几个邦都在抗议,莫迪也正好可以顺坡下驴。
作者是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回顾中印两个月的边界对峙,首先是对中印,或许也包括周边国家,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两国政府在各自民族主义高涨的情况下,保持了冷静和理智,避免了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