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国因何错失成为第四代领导核心?(2)

时间:2016-06-08 12:4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一帆风顺的崛起

在受到邓小平的赏识后,王兆国被拔擢的速度就更快了。在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41岁的王兆国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央委员;两个月后,王兆国出任省部级正职的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中央团校校长。在1982年至1984年这段期间,时任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的胡锦涛,是他的第一副手。

1984年,王兆国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当时是中办副主任,也是王兆国的副手。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王兆国是当今中国党政一把手胡、温的顶头上司。在任职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时,王兆国受到了胡耀邦、乔石等人的赞许。

在1985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上,44岁的王兆国和乔石、田纪云、李鹏、郝建秀等一同被任命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此外,他还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1986年交卸),还兼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这次新的班底是非常明显的“集体接班”梯队,都是因为“年富力强”进入的书记处。这就给人这样一个感觉,书记处是党务办公机构,而书记处的组成人员又往往是党的核心领导层的接班人选。从整体上看当时的中央书记处成员构成,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预备队”。而当时仕途如日中天,年龄又比乔石、胡启立等人小许多的王兆国,自然最被看好,是未来政治局常委内主持党务工作的理想接班人选,甚至被看成是胡耀邦总书记职务的接班人选。

王兆国 胡锦涛

想作为反遭元老反弹

王兆国似乎也要表现出“不负众望”的领导才干和兴党兴国的一腔宏愿,要干一番作为。进入中央领导层以后,他立刻按照胡耀邦的意图,要把“端正党风”、“廉洁自律”工作从党内高层抓起,发挥自己中办主任和中央机关端正党风领导小组负责人的双重职能,力图阻止高干女子经商热和减少中央领导特权。但是,他这番维护党国利益的举动,反而引起了中共元老们的强烈反弹,“目中无人”,“不尊重老同志”的大帽子同时被扣到他和胡耀邦头上。

特别是王兆国当时提出取消中央领导人生活“特供”的主张,更是令几乎所有的“老同志”感觉“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些“文化大革命”中被关监狱或流放外地,落实政策之后才得已重回中南海的“老同志”,简直就认为王兆国这一举动比“四人帮”还坏。

而在社会上,由于王兆国的升职显得十分突兀,被讥讽为“王洪文第二”。有关他在中办工作时能力低下、手足无措的传闻甚多。胡耀邦一度有意让王兆国多挑重担,接替邓力群掌管的中央书记处政治研究室,结果引来更大的反弹。无奈之下,王兆国在任职两年后,就被免去了中办主任的职务,由副主任温家宝接任;但依然保留了他的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主任职务,继续负责中共中央各部委的党务工作。
 

赞一下
(120)
54.8%
赞一下
(99)
45.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