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诺奖为何冷处理,杨李当时是否中国籍?

时间:2017-11-27 09:5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1957年,对中国人来说,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件大事,就是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在获奖者名单中零的突破。按中国人的传统纪年法,今年恰逢这个事件发生一甲子,当然是回顾和纪念的好时机。

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奖时的身份问题

可是,当我们今天来纪念这一让中国人感到与有荣焉的事件时,发现人们对于它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据我们的粗略调查,有一种观点:李杨二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作为中国人有一定程度的自豪,但是他们毕竟是以美籍华人的身份去领奖的。许多居住在中国大陆或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在回答询问时都有这样的认识。中年人这样认识,或许有其原因,因为自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交往的大门后,李杨以及其他留美科学家访问中国时,都是以“美籍华人”的身份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媒体上,所以那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入学的人,自小就把他们当作美籍华人并不奇怪。然而,我们调查发现,那些年届古稀而且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也有不少人这样认为。他们在1957年的时候都是具有记忆的中小学生,他们中大部分人对于1957年发生的这件事没有留下记忆,后来慢慢知道了这件事,但对李杨身份的记忆竟然同年轻人差别不大,认为李杨同后来得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朱棣文等人没有什么两样。

这样的认识是有违历史事实的。近年关于这个问题,网络和媒体是有澄清的,例如本文作者之一华新民在2000年10月的留学生网刊《华夏文摘》曾指出:

“李、杨在1957年得奖时,是百分之百的中国人——不仅他们的血统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当时的国籍也是中国——不过他们拿的是中华民国的护照。把‘中华民国’籍说成是外国籍,那不成‘两个中国’了吗?李、杨在四十年代出国时,和后来成为‘共和国’研制核弹的英雄人物邓稼先等人一样,都是拿‘民国’护照的留学生。1949年以后,美国承认的还是‘中华民国’,那些不愿意回国报效的‘民国’留学生中的大多数自然是继续做他们的‘中华民国’国民。李、杨就是以这样的身份去领取中国人获得的第一份诺贝尔奖的。”(见“‘别有用心’的诺贝尔奖”,载《华夏文摘》cm0010d)

十年前,大陆学者刘明也就李杨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评论道:

“这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给中国人(血统上加法律上的)的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指到2007年为止——引者注)在诺贝尔奖的正式网站上,李政道、杨振宁护照的‘国籍’栏中清楚地标明‘China’,尽管他们当时持有的是中华民国护照。遵照一个中国的原则,从法律上讲,他们当然是中国公民。”(见“李政道杨振宁发现与获奖的科学文化意义——纪念中国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50周年”,《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杭州)2007年第1期 第111-121页)

然而,这些澄清只是出现在海外的中文网站,或者在面向少量读者的学术刊物上,加上十几年前大部分中国民众还未进入互联网时代,这种澄清并不为大多数中国大陆的民众知晓。有意思的是,这些年来,中国大陆主流媒体,政府出版的报刊、广播和电视,也都保持沉默,任由这一类的误解在国人之中谬种流传,以至于有些貌似权威的出版物都人云亦云。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Ⅱ》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人名录中,就将李杨注为“美籍华人”。这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这一划时代事件上空的一团迷雾。如今一个甲子已经过去了,应该是驱散这些迷雾的时候了。

为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回顾一下,李杨推翻宇称守恒定律这样一件重大的科学新闻是怎样传播的,尤其是,这个消息是怎样在全球的华人人群中传播的?对中国人的认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大相径庭:60年前中国媒体这样报道李杨获奖

由于中国的新闻体制,全国各种报刊对重大事件的报道都是以《人民日报》马首是瞻,自己采访和报道的自由度很小。我们先看一看当时的《人民日报》是如何报道这件事的。

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人是在10月31日宣布的,这个消息最初出现在11月1日的《人民日报》第五版上不大起眼的右下方,标题是“我留美两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金”,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全文共225个字。(图一,红色框所示)

 

图一 1957年11月1日《人民日报》第五版

 

第二天的第一版上有一条标题为“吴有训周培源钱三强电贺李政道杨振宁”的消息:

“新华社1日讯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周培源和钱三强10月31日代表中国物理学会打电报给我国留美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祝贺他们由于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电文中说:‘中国物理学家对这一可喜的事件感到自豪’。”

全文除掉“新华社1日讯”几个字,总字数包括标点符号共109个。这条消息虽然排在头版,但是属于头版的最次要的位置:那天的第一版有11则新闻标题,李杨得奖的消息被排在右下角,由上到下的三条短讯中的第一条。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政府对李杨二人得奖并没有表态,代之以学术团体“中国物理学会”的三位老科学家向李杨二人发了贺电,而贺电内容的报道也很“节约”,只报道了电文中的一句话。

作为对比,我们不妨看一看2015年10月6日的《人民日报》如何处理屠呦呦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屠呦呦获奖是10月5日宣布的,《人民日报》在第二天刊登了这条消息,位于头版头条,(图二)与屠获奖的消息并立还刊登了李克强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总理的身份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贺信,而且在第四版刊登了长篇报道,巨细靡遗地介绍了前一天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得奖者名单的盛况。中国政府处理这个事件和《人民日报》刊登这条消息的“规格”远远高于1957对于李杨获得诺贝尔奖的处理和报道,个中差别一目了然。

 

图二 2015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

 

赞一下
(1)
50%
赞一下
(1)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