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儿子送进上海一所公立名校学习后,一位美国母亲发现中国教育体系有美国亟需学习的东西——给予老师尊重与权威。
我儿子3岁时,他的中国老师强行往他嘴里塞了一口煎蛋。这一幕发生在学校,没有经过孩子或我们家长允许。
“她把蛋塞进来,”大儿子告诉我,嘴巴张成字母“O”的形状,将手指穿过牙齿,指向里面。
“然后呢,你怎么办?”我迫不及待地问他。他向来讨厌吃鸡蛋。
“我哭了,把它吐了出来,”他说。
“后来呢?”我追问。
“她又喂了一次”,儿子说。陈老师一共往我儿子嘴里塞了四次鸡蛋,最后一次塞进去后,他咽下去了。
我们是在上海——这座拥有2,600万人口的中国超级大都市——旅居的一个美国家庭。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了一些全世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当我们发现距离新家仅几个街区的地方就有上海精英们眼中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时,我们决定送儿子去那里上学。在那里,他可以学会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这有什么不好吗?
事实证明,有很多的“不好”。并且这还只是入读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
第二天,我冲到学校就塞鸡蛋事件和陈老师对质,劈头盖脸地陈述了自己关于个人选择的理念。
“在美国我们不会采用这种强迫的方法,”我用中文说道,儿子紧紧地抓着我的手(我在美国出生和长大,但从小在家里讲中文)。
“哦?那你们怎么处理 ?”陈老师倒也表现得理直气壮。
“我们会向他们解释,吃鸡蛋对他们有好处,里面的营养成分能帮助他们强健骨骼和牙齿,对视力也有好处,”我回应道,努力地让自己的话听上去更权威。“我们鼓励他们自由选择……我们相信他们的决定。”
“这有用吗?”陈老师反问道。
事实上,的确没用。我从来没成功地让儿子吃过鸡蛋。他很挑食。过了一会,陈老师把我拉到一边教育我,“在孩子面前,你应该说,‘老师说得对,妈妈也会这么做’,好吗?”
我点点头,感觉有些震惊。这正是孔子的主张,他的整套理念就是以自上而下的权威和自下而上的服从来指引人们的生活。
多项研究对中国式教育持支持态度。
研究人员发现,6岁大的中国小孩在早期的数学技能,包括几何和逻辑方面都胜过美国同龄孩子。过去10年,上海青少年两度在PISA测试中拔得头筹,而美国学生的表现仅为中等水平。(注:PISA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项目,在各国抽取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左右的学生参与评估,测试他们是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技能。)
当中国孩子申请海外留学项目时,录取结果也令人震惊。他们正从全球顶尖学府获得越来越多的录取名额。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公布的数据,和10年前相比,常春藤名校录取的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了八倍。与此同时,在助推硅谷创业大潮的杰出人才中,中国人占了很大比例。
不过,居住在上海的我一开始对中国式教育是持反对态度的。美国是一个尊重婴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玩耍和推崇个性化发展的国度。在美国,强行喂食的老师可以被送上法庭。而在中国,孩子们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由竞争激烈的考试决定,因此中国孩子从童年开始就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不禁好奇:中国人制造“聪明”孩子的代价是什么?我们是不是真的可以从这种严苛僵化、权威主义的教育方式中学到些什么?
截至目前,我的孩子已经在中国教育体系里学习了五年,我也和各个教育阶段的中国老师、家长及学生进行了交流。我发现,的确存在一些奏效的中国式教育“秘诀”值得我们效仿。其中大多数都和对教育的态度有关。
“老师最懂”的理念的确有好处。在与屈从于这种体系所引发的焦虑作斗争的过程中,我开始发现,一旦家长和老师统一了战线,孩子也会照做。这种遵从赋予老师近乎绝对的课堂指挥权。我儿子变得特别害怕迟到、缺课或者让老师失望。有一次,他甚至因为我提起可能要因为一次家庭旅行得缺课几天而对我颇有抱怨。那时候他才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