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为近年最强风暴的超强台风“苏拉”,上星期四(8月31日)开始逼近香港,政府及社会各界严阵以待。同一天,香港警方也在太子地铁站一带如临大敌,四处都有制服警员高度戒备,连反恐特勤队也出动站岗和巡逻。
当天晚上天气逐渐恶劣,但不时有港人手持白花到太子地铁站的出口鞠躬。在场警员一看到这情况,就会立即上前把人带到一旁搜查;查看无事后才放行,气氛颇为紧张。
对大部分港人来说,8月31日这天原本平淡无奇,但从四年前却开始成为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日子。事缘2019年8月31日晚上,港铁太子站有支持和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人士发生冲突;及后大批警察赶到车站并封锁现场,大举拘捕了许多示威者。
网上很快就传出警方在地铁站内滥用暴力的消息,包括死伤者无数、有重伤者不知所踪、有死者被送往医院殓房,以及有尸体被抛出公海等等。一连串传闻顿时把民众愤怒的情绪推至最高点,继而将当时的动乱推至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香港警方在港铁太子站的拘捕行动有无使用过份暴力,见仁见智,是一个很主观的观感问题。可站内有没有死人,却是一个事实性的问题。奇怪的是,虽然警方多次澄清所谓“831太子站死人”是假讯息,事发至今四年也没有任何死者家属出来投诉,许多港人依然相信警察在太子站打死人。今年8月31日除了一些港人拿着鲜花去太子站拜祭“死者”,欧美多地也有集会,悼念在“8.31”中“逝世”的港人。
这种煽情抹黑的假消息,在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可说比比皆是。当时,香港除了街上火光处处,网上社交平台也是假消息满天飞,例如有传警察性侵犯及袭击示威者致死、示威者“被自杀”。这些传闻并没有证据,但很多港人都信以为真。
记得反修例初期,示威者的抗争游行尚算和平。有一天我在政府总部对面的天桥采访游行活动,旁边刚好有一对中年男女在聊天。男的指着下面的警察说,“你看他们那副狗样子,肯定是内地公安假装香港警察,准备捉香港人回内地。”
女的随即附和说:“是啊,我听过他们说话,广东话根本不标准,一定是香港警察不合作,所以北京派公安渗透到香港警队。”
我听了心想:“你们的广东话也不标准呀,难道也是内地派到香港的公安?”当然,为了自身安全,这一番话我是不敢说出口的。
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在外人的印象中,香港人的修养和素质是相当高的。然而,为何这么多港人在2019年会迷信一大堆阴谋论呢?
香港九七年回归后,北京逐渐掌控了香港媒体行业,但网上却是另一番景象,主要由民主派主导。反修例运动期间,民主派阵营在网上推出大量洗脑的宣传,利用许多歪曲事实真相的假内容和新闻,引起港人强烈的情绪反应。当时这种煽动式的文宣策略很成功,成功吸引到大批香港人狂热地投入运动。
时隔四年,建制派阵营今年全力发动舆论攻势,在“8.31”纪念日前后于各大亲政府媒体平台发文,炮轰泛民主派当年编造全无事实的黑历史,以煽惑仇恨、扰乱社会。大部分文章皆不约而同地形容“831”太子站事件,是其中一个煽动式假新闻的标志事件。
建制派的指责并没有错。但在更大的程度上来说,港府在社会社会中的公信力长期以来低迷,才是当年港人迷信假消息的最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信任是社会和睦的基础。一般来说,若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高,将有助政府维持良好管治。反之亦然。过去十多年,许多港人与政府的关系一直处于绷紧状态,对官方普遍存在不满和缺乏信任。
尤其是2015年铜锣湾书店五人失踪事件,官方交代得不清不楚,更令不少新生代愈不信任政府。许多调查都显示,信任政府的市民比率只维持在三成左右。
久而久之,愈来愈多港人渐渐接受了阴谋论的逻辑,认为许多社会事件的背后都是政府在操控。这些阴谋论的支持者纵使没有证据,也会利用一些孤立的事实,再结合自己奇特的想象,证明他们所相信的幕后黑手的存在,以致港府施政举步维艰。反修例运动也由此而来。
近年香港的官民关系依然紧张,如何改善官民信任关系,应该成为本届特区政府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诚然,建立信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港府有必要迅速反击网上恶意流传的负面假消息,另一方面也应该致力提高施政透明度,与市民多些沟通,争回公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