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雷不雨 迁址拖拉近50年
早在1969年,香港政府已计划将果栏搬迁出油麻地社区,希望借此解决果栏带来的噪音、霸占道路、交通拥堵和卫生环境恶劣等问题。港府曾先后考虑将果栏迁往长沙湾和葵涌,但都未落实,之后又考虑选址青衣,但有关地皮须填海扩大面积,至今未有任何进展。
直至现在,果栏搬迁计划拖拖拉拉已近50年,目前香港各地区的发展渐趋成熟,要寻求合适地点设置具规模的水果批发中心并非易事,迁址牵扯的问题和困难变得更为复杂。
去年1月10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时首次透露,会保育及活化具有百年历史的油麻地果栏。
在此背景之下,油尖旺区(油麻地、尖沙咀、旺角)议会的“关注油麻地果栏工作小组”跟进委托树仁大学,就原址保留或搬迁果栏进行研究。
树仁大学企业及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去年10月至11月期间,共访问了460名油尖旺区居民、40名其他地区居民,以及92名果栏商贩和从业员,完成了592份有效问卷。
研究结果显示,87.3%的受访者支持原址保留果栏;超过九成受访者认同果栏有深厚的历史,是港人的集体回忆;另有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果栏具有独特的行业文化价值。
调研建议:采综合方案活化果栏
油麻地果栏不少建筑物的装潢至今仍保留着战前特色,在2009年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与此同时,过去香港电影业辉煌时,不少港产片都在果栏取景,令果栏在海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产片横扫东南亚,甚至打入欧美巿场,不时在片中出现的油麻地果栏,更成为海外人士来港必游、打卡的景点。
树仁大学企业及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若果栏原址保留并活化,有73.7%的受访者支持将渡船街天桥底的空地和巧翔街的部分空地,长期用作果商物流中转和摆放冻仓用途;其次有70.9%的人支持在目前货车停泊位置兴建新型大楼,提供室内的上落货运作区及仓储管理设施。
此外,在果栏原址之上兴建平台,以及在果栏运作区上方增设天幕天顶,获得近七成受访者认可;支持兴建地下城的受访者则超过五成。
学者:加强功能 活化果栏
长期关注油麻地果栏保育问题的香港理工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高级讲师袁尚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认为,研究报告无疑是对果栏现况和发展较全面和有系统的分析,区内多年来存在环境、卫生、噪音和交通问题,可借此机会理顺和解决,也可使传统行业更新运作,升级转型。
袁尚文建议,当局日后规划果栏时,可考虑加强其功能。“目前果栏主营批发或零售水果,日后可考虑将现有果栏加建天幕和上盖,加入表演场地或艺术活动,这样既能配合居民需要,也可以配合附近西九文化区,真正做到保育活化。”
具有商界背景的香港立法会议员邵家辉则认为,油麻地果栏具有经济、文化和历史价值,而且交通便利,只要加以活化,定能发展成为亚洲水果贸易中心,并为香港增添一大旅游景点。
邵家辉指出,外国有不少富有特色的批发零售市场,例如日本东京的筑地鱼市场、韩国首尔的东大门批发区、澳大利亚的悉尼蔬果批发市场等,不仅是当地人购物常到之处,也是吸引游客慕名到访的观光热点。
他说:“正如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香港有上百年的特色景点少之又少,希望政府能善用油麻地果栏的既有优势,使之成为香港的新地标。”
负责研究的树仁大学工商管理学系副系主任林昊辉建议,港府在落实活化及保育果栏时,不应考虑采用单一活化方案,而应采纳综合式方案,收窄居民和业界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