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舆论战乏准备 港府填海有理说不清

时间:2018-10-16 16:5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香港明报发表社评文章指出,港府提出填海1700公顷兴建人工岛,数千市民上街反对。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强调“明日大屿愿景”是为了下一代,不少游行人士反对填海,理由也是为了下一代,大家愿望一致,却站到对立面,归根究柢是很多市民不信任政府。后真相年代,诉诸民众情绪和观感的口号,比起客观事实,更容易影响民意,英国脱欧公投是典型例子,林郑提到坊间信息偏颇,却只是叫市民自行阅读《施政报告》了解,反映政府没有好好想过如何推销愿景,缺乏打舆论战的准备,徒靠官员开记者会和上电子传媒解释,做法太过被动,难免处于下风。

后真相论述似曾相识 政府解说单调兼乏力

过去数天,政府官员先后在记者会和电子传媒解释“明日大屿”,再三强调香港需要建立土地储备。林郑表示,“明日大屿”只是愿景而非蓝图,不会一成不变,日后建造人工岛一定会分阶段落实,不会一下子就填海1700公顷,然而大规模填海有其需要,若不推动“明日大屿”,将会“愧对下一代”。政府这些信息有否好好传达到市民耳中,令人怀疑。周日市民游行反对东大屿填海,保守估计至少有5800人,就连政府官员亦承认,公众反应比预期强烈。

本港需从短中长期入手,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维港以外大规模填海,目标除了是增加房屋供应、让市民住大些住好些,也是为香港长远绸缪。随着人口老化,香港需要更多安老设施,兴建人工岛可以释出更多空间,处理安老问题。中部水域兴建人工岛,可以打破本港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瓶颈,既为建设新的核心商业区提供土地,也可打通新界西连接北大屿和港岛西的交通干道。“明日大屿”是好的主张,问题是政府明显没有通盘推销策略,面对排山倒海的后真相舆论操作,陷入有理说不清的困局。

今次政府构思“明日大屿”,完全没有知会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是不智的一着,容易令人觉得政府不尊重土地小组,影响市民对“明日大屿”观感。长远解决土地问题,造地愈多愈好,然而政府要说服公众支持,应该有较佳准备。连日来政府未能说清楚“1700公顷”这数字如何得来,究竟这是出于工程技术可行性,还是从土地人口比例需要计算,市民并不清楚,自然容易惹来揣测。

林郑提到,坊间部分质疑“明日大屿”的说法,诸如“烧晒储备”、“倒钱落海”、“益发展商”、“做大湾区人”等意见,都不是事实,问题是政府说得不清不楚、宣传工作单调乏力,市民接收到的,往往是一些一面倒以偏概全的“后真相论述”,一如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前的情况。根据民调机构YouGov,脱欧公投前夕,3个最为英国民众记得的论述,都是脱欧派的民意战武器,包括:1)英国每周要向欧盟“进贡”3.5亿镑,政府有钱却不去帮基层;2)移民净入境数字全年高达33万人;3)土耳其将加入欧盟。

为明日香港打舆论战 抗偏颇信息政府有责

当年英国政府和不少专家都指出,无论是3.5亿镑还是33万人的数字,都是以偏概全,旨在吓人。所谓每周“3.5亿镑”之说,是只看开支不看收入,不提英国从欧盟预算中可以得到的拨款和收益;33万移民虽属事实,然而大多数移民在英国都有工作,不是前来“食福利”,他们每年为英国经济带来净进帐,脱欧派绝口不提,却以“土耳其即将加入欧盟”的不实说法,煽动选民对穆斯林新移民涌入的恐惧。脱欧派透过后真相政治操作,渲染这些似是而非的数字或论述,假借“不要倒钱落海”之名,成功争取选民支持,突显在社交媒体当道年代,真相真的很易被淹没。

赞一下
(1)
20%
赞一下
(4)
8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