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就高不就低” 港珠澳大桥划准绳(2)

时间:2018-10-04 08: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三地各有一套工程准则及做事方式,主体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亦提到,香港方面的程序更多更复杂,最初内地工程团队也很不适应香港的做事程序及思维,大至施工方案,小至人工岛灯饰安排,双方均有分歧,然而最重要是各方都以做到最好为大前提,愿意互相迁就。

大桥流量迎来挑战  折射港深龙头之争

大湾区融合目标是追求共赢发挥更大效益,既非事事要跟内地标准,亦不应抱着“大香港心态”,一定要内地跟香港一套,港珠澳大桥一个重要经验,是强调“就高不就低”原则。

内地与香港可以各师各法填海兴建人工岛修筑高架桥,然而大桥设计每项要求均采用三地当中最高的标准,例如大桥所用混凝土寿命,内地标准是100年,香港标准是120年,最终大桥采用了香港标准;行车线阔度方面,香港规格是3.667米,内地是3.75米,结果大桥每条行车线阔度用了内地标准。

未来大湾区融合,应该在坚持一国两制、尊重三地制度差异之上,继续朝“就高不就低”的方向走。

港珠澳大桥的汽车流量,原设计约为每天9万辆,最高可达14万至15万辆,惟近年珠江口多项基建陆续上马,三地政府已调低大桥车流预测,估计2030年平均每日汽车流量为2.9万架次,只及原设计流量三分之一。

连接广州南沙和东莞的虎门二桥明年开通,耗资447亿元人民币的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深中通道)预计2024年通车,加上本港陆路货运量下滑,港珠澳大桥无可避免要面对竞争,可是亦毋须悲观认定大桥流量长远必然不济。

大湾区融合,香港、深圳无可避免会竞争,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长远车流客流表现,某程度是港深竞争的一个侧写,然而亦非全貌。港深两地各有优势,有竞争才有进步,香港只要做好自己,努力提升,有力争当领头羊。香港社会要避免自我膨胀,亦毋须妄自菲薄。

赞一下
(5)
55.6%
赞一下
(4)
44.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