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就高不就低” 港珠澳大桥划准绳

时间:2018-10-04 08: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明报社评

港珠澳大桥日前完成3天试运,预料年底通车。港珠澳大桥是全球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两年来先后通过超强台风“天鸽”和“山竹”考验,安全疑虑应可消除。港澳与内地各有做事方法,大桥设计标准“就高不就低”,可为未来大湾区合作奠下良好准则,香港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更积极角色,同时借监别人所长。

本港跨境陆路货物运输下跌,加上连接珠三角东西岸的深中通道和虎门二桥等即将陆续开通,港珠澳大桥尚未通车,已面对不少挑战竞争,如何争取车流客流,关键在于香港能否做好自己,力争在大湾区融合扮演领头羊角色。

香港口岸成瓶颈隐忧  高铁混乱教训应记取

为准备港珠澳大桥开通,香港、澳门及内地政府早前举行联合试运,测试三地口岸运作,以及大桥行车安排、配套设施和服务等,让穿梭三地的旅游巴公司模拟上落客及过关程序,兼让司机熟习路段。

有直通巴士业人士认为,珠海口岸较为混乱,未见“直通巴士上客区”指示牌,出入境安排亦较为复杂,上下车及出入境在不同楼层,旅客需带同行李“上上落落”,估计要15至20分钟才完成过关。

相比之下,香港口岸设施较为人性化,旅客上下车及过关均在同一楼层,若人流不多,约10分钟应可完成过关手续。港珠澳大桥是打通珠三角东西部的核心基建之一,便捷最为重要,香港营运管理经验较佳,可以起示范作用,然而在配套规划方面,特区政府亦应多参考别人做法,检视自身不足。

今年初澳门公布大桥边检大楼东停车场将提供3000轻型汽车泊位,相比之下,香港口岸停车场只提供约650个泊车位,数量明显不足。

特区政府表示,规划香港口岸设施时,预计大桥旅客主要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香港口岸,可是业界关注香港口岸跨境巴士上落客位有限,前往香港市区以及珠海澳门方向,分别各有30至40个跨境巴士上落客位,估计通车初期尚可应付,惟日后大桥车流增长,上落客位可能很快饱和,香港口岸可能成为瓶颈,特区政府有必要及早增加口岸交通配套。

高铁通车后,西九总站因为没有内地自动取票机,导致内地旅客要排长龙到柜位取票。前车可监,香港不应重蹈覆辙,再犯同类技术失误。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硬件先行,港珠澳大桥与高铁均是打破三地物理阻隔的重要基建。就像高铁香港段一样,监于三地制度文化差异,港珠澳大桥由兴建过程到日后具体运作,都需要好好磨合,当中所体现的,正是未来大湾区融合必经过程。

赞一下
(5)
55.6%
赞一下
(4)
44.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