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香港听见少数的族裔

时间:2018-05-20 13:0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受种族、文化和语言所限,香港少数族裔在就业等方面经常遭受歧视。(互联网)

香港社区网络服务总监 范国辉:大部分少数族裔学生的中文科不及格,无法升读大学。(戴庆成摄)

港人港事

香港统计处2016年有关少数族裔人士的报告显示,居港少数族裔人口占全港总人口的3.8%,约有25万人。

祖先来自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少数族裔虽是香港土生土长,但因种族、文化以及语言方面等因素,并非人人都能顺利融入香港社会,沉默的他们多年来逐渐习惯了自己的弱势——在学校甚少为中文学习提供足够支持的背景下,因中文科不及格而踏入社会的他们,逃不过命运的恶性循环;只能阅读和书写简单中文加剧了就业歧视,低收入工作甩不掉贫穷的宿命。

长期被忽略的他们,近年来终于被香港社会听见。港府及一些社会团体开设工作坊,透过互动方式为少数族裔和港人搭建桥梁,

打破隔阂的努力初见成果,社会歧视现象已有改善,对少数族裔抱持负面刻板印象的年轻港人明显更少。

今年29岁的巴基斯坦裔女生李文儿(Ivy Sabba)五岁时与兄妹跟随妈妈移居香港。由于人生地不熟,一家人刚到香港的头两个月不敢外出,直至家中粮食耗尽,爸爸又忙于工作,妈妈才首次带着五兄妹出门买菜,从未见过电梯的妈妈为了安全起见,竟然不敢乘搭电梯,每次出入都宁愿爬九层楼梯。

李文儿忆述的这些经历,确实是不少居港少数族裔的共同生活回忆。

李文儿后来在同乡的介绍下入读香港一所主流学校,但学习上的困难令她备受煎熬。她说:“我完全听不明白老师在说什么,小一至小三中文科一直不及格。”

此外,深受巴基斯坦传统文化影响的李文儿,穿着长裤上学,衣着的差异也让她遭受同学的歧视,给她取了外号“差妹”,委屈的她经常躲进学校厕所,偷偷落泪。

但这些挫折没有击倒李文儿,反而让她决心融入香港的生活圈子。在家中观看香港电视节目,在学校积极与同学沟通,皇天不负有心人,李文儿的中文日渐进步,小三时已能与同学自在沟通,默写的成绩也从“满江红”变成合格。

九年前,李文儿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加入一所中学出任联络主任,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与跟进校内少数族裔学生,让他们顺利融入香港。

去年9月在香港上映的《我们的6E班》,是一部讲述香港少数族裔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拼搏向上的校园电影,李文儿饰演驻校社工,是主角之一。她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达与鼓励香港社会共融的信息。

2016年居港少数族裔人口约25万

在香港,少数族裔大多是指来自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人士。香港在英国殖民地时代,许多少数族裔跟随英军或英国商船到香港当兵、做生意,过后在香港定居。香港主权于1997年回归中国后,这些少数族裔大多放弃居英权,留在香港落地生根。

根据2016年香港统计处的《主题性报告:少数族裔人士》,居港少数族裔人口由2001年的约16万人,急增至2016年的约25万人,占全港人口3.8%。他们虽是香港人,却并非人人都能像李文儿那样顺利融入香港生活,往往碍于种族及文化不同,一些少数族裔人士出现了适应或融入困难,成为社会上被忽略的弱势社群。

以教育为例,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但甚少学校为少数族裔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支持。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简称“平机会”)在去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电话访问了179所幼儿园,并查阅幼儿园的网页,结果发现每四所幼儿园中,就有一所拒绝或劝退非华裔儿童的入学申请,或给予极其含糊的答复,如“我们是中文或本地学校”“孩子很难适应”,或虽表示可申请就读,但一再强调以中文教学等。

该调查也指出,录取非华裔学生的幼儿园,超过三成没为学习中文提供任何支持。其余受访幼儿园,对于是否为非华裔学生提供学习中文的正规支持,大多数的回应欠缺详尽。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