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目前港人在大陆生活就业很不方便
香港智库“一国两制青年论坛”连同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于今年5月至10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进行了一项《港人大陆读书就业身份待遇问题研究》,共收回1154份港生和在职港人问卷,并与超过100名港人访谈。
该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港人在大陆生活和就业很不方便。以就业为例,中国大陆1994年颁布《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大陆就业管理规定》,港人在大陆的劳动管理实行就业证制度,即港人在大陆就业前须经政府部门审批并出具就业证后方可合法就业。然而,不少受访港人对就业证的安排表示困扰。
报告指出,在大陆毕业生无须申请就业证而港生必须的情况下,有港生在通过招聘面试后被企业拒收,原因是办理就业证过程繁复,因此就业证的安排对港生构成不公平竞争环境。有些个案显示申请就业证耗时达两个月,部分港人索性放弃申请。
生活方面,报告指出,近年中国大陆有关买楼的政策越来越收紧,实施各种限购、限售、限贷、限外、限价等措施,既针对本地居民,也针对非户籍大陆人和包括港人在内的“境外人士”。
事实上,就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针对港人的购房措施也有很大差异。各地不一的限购政策导致有意在大陆发展的港人感到无所适从。
此外,近年中国铁路系统实行车票实名制,大陆居民只需通过二代身份证,就可在车站的自助设备上买票,若事前在网上订票,也可自助取票。但港人手持回乡证,每回都要到人工服务柜台买票、取票,经常要排队轮候,搭高铁的顺畅体验,远远不如大陆居民。
不少乘搭过大陆高铁的港人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都不约而同地投诉,若不想到大陆车站取票,港人可透过旅行社或中国铁路(香港)的门市买票,但每张要收取50至100港元(8.62至17.25新元)的手续费,这就意味搭高铁的成本增加了。
总而言之,受制于当前的公民身份区隔,老中青幼港人都无法在大陆享受同样的社会权利及服务:“双非”儿童(父母都不是香港人的香港儿童)在大陆接受教育须缴纳高价学费、中青年港人劳动力在大陆工作大多无法参与社会保险、香港老人家回大陆养老无法负担医疗,以及长期照顾的费用等。
让港人享有国民待遇呼声高
面对上述现象,香港社会近年有所反思。
早在2011年,中华总商会就已在“两会”提交提案,让港人享有国民待遇,“可以返(回)上海买A股、买楼”。香港民政事务局前局长何志平在2015年也指出,“香港人是中国人,却须付费在中国旅行社申办回乡证,非常奇怪”。
他建议在香港青年18岁的时候,免费给他们回乡证,证明他们中国人的身份,就像证明他们是香港的居民一样。
香港岭南大学研究助理教授温卓毅去年撰文指出,港人在大陆缺失社会权利,自然也缺乏民族认同的物质基础。如果香港特区政府希望“中国机会”能惠及更多港人,尤其如果希望鼓励学历一般、经验不足的青年北上就业,就需要考虑如何将他们纳入大陆的社会安全网。
近年陆港两地学术界开始有人提倡,当港人尤其是年轻人厌恶“政治中国”时,可以透过“社会中国”,让港人在大陆跟其他同胞一样学习、工作、生活,和香港社会近年浮起的分离意识竞争。
中国国家军事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王新建去年就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提议“逐渐给予港人国民地位和相应的国民待遇”,让港人与大陆居民一样,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国家建设和管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