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2025年科技翻转印尼生活景观(2)

时间:2020-03-29 08:1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印尼数码经济规模高居区域榜首

“科技改变生活”是常听到的广告词,却一点也不假。近几年来,科技就给印尼人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1月中旬到雅加达采访时,不论是在首都国际机场或市中心大商场,都看见多个科创公司挂起偌大广告牌,招徕客户:用我的应用吧。

据印尼媒体朋友介绍,当地人出行用Gojek,购物用Tokopedia或Shopee,给孩子报读网上课程找Ruangguru,这些都成了城市生活的新常态。

根据谷歌—淡马锡—贝恩的东南亚数码经济报告,印尼数码经济规模名列区域榜首,去年达400亿美元,预计在2025年达到1300亿美元。

截至2019年,东南亚地区的10家独角兽初创公司中,印尼独占四家,即GoJek、Tokopedia、Traveloka以及Bukalapak。这四家科创企业可理解为印尼的网约车、印尼的阿里巴巴、印尼的携程,以及印尼的京东。

East Ventures是印尼早期风险资本领域的开拓者。创办人之一蔡维顺(Wilson Cuaca)大约10年前就看好印尼的数码经济潜能。他告诉《联合早报》说:“印尼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大国,超过2.6亿人,是东南亚的最大单一市场,新加坡加马来西亚加文莱的市场总和才等于印尼市场规模。”

印尼的人口结构也给科创企业创造有利条件。根据2018年的数据,印尼网民占总人口64.8%,其中中产阶级约占20%,他们的消费占家庭总开支的43%,绝对是不可忽视的消费大军。

“我的未来不是梦”

从小市民角度而言,不管科创公司提供多么便利的服务或工作机会,民众必须能跟得上科技,才可能从数码经济中获益。

迪迪和薇拉夫妇在经营广告社时长期使用电脑,因此用手机应用订货及扫码交易等都难不倒他们。

45岁的Gojek电单车载客骑士阿麦德则须经过一段适应期。他五年前改当Gojek骑士,公司安排他上课,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转账及接应乘客呼叫。

态度积极的阿麦德说:“也不是很困难,学一学,用多了就会了。”

跟很多Gojek电单车骑士一样,阿麦德也兼职打零工。他每天工作10至12小时,月入500万至700万印尼盾(约440新元至616新元),比之前当货仓工人多赚180新元,养活一家四口。

阿麦德感叹年纪大了又没人脉,很难找到更好的工作。他现在积极赚钱存钱,希望有一天能当上小老板。“我迟婚,一个孩子七岁,一个七个月大。我不想天天在路上跑,想开小咖啡馆。”

记者问,是街边小摊吗?他坚定地说:“不是,是一家咖啡馆。”

科技颠覆了生活方式,也让阿麦德这样的小市民开始追逐梦想,高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佐科延揽教育科创人才

印尼官方繁文缛节多,对企业与投资不利,长期受诟病,佐科政府上台后致力改善情况以吸引投资。

大多数受访科创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认为,随着总统佐科赢得第二个任期,相信印尼数码经济能有一番作为。

佐科十分重视数码经济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千禧一代有很好的互动。

佐科除了委任Gojek创办人纳迪姆(Nadiem Makarim)为教育部长外,教育科技初创公司Ruangguru首席执行官贝尔法(Belva Devara)、金融科技初创公司Amarth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安迪(Andi Taufan)都成了总统专属人员。

成立于2013年的Ruangguru是印尼最大的线上教育平台,去年底宣布完成1.5亿美元C轮融资。

Ruang是印尼语“房间”的意思,Guru是“老师”,合起来理解就是“教师室”,即一个供学生“找老师”的地方。据称,有30万名教师和1500万个学生采用这个平台。

当下印尼冠病疫情恶化,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下令学校关闭,线上教育平台的重要性逐渐显现。Ruangguru于3月16日宣布免费开放所有网上课程给学生及在家中隔离的人,并称已做好应付400万人同时上网的准备。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