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消费低迷氛围下 中国媒体热炒“首发经济”

时间:2025-01-05 22: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特稿:消费低迷氛围下 中国媒体热炒“首发经济” 

去年12月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定中,出现了一个名词“首发经济”。过去两个星期,中国媒体铆足了劲,要让这个有些冷门和让人陌生的概念炒热起来。

会议落幕隔天,中国财经媒体财联社、《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13日便发文,向公众科普这个新概念:首发经济强调“首次”,形式包括首次开店、首次展出、产品首次发布等。

要造势的最直接方法是从资本市场上找话题。中国媒体随后借助股市表现,来为首发经济壮声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的第二个交易日(12月16日),多只“首发经济概念股”跑赢大盘时,财经新闻标题更是加大火力,形容首发经济“逆势大爆发”“站上风口”“引爆A股市场”、“掀起涨停潮”……

在媒体概述中,首发经济概念股包罗万象,既包括文化、传媒、会展公司,也有黄金首饰和美妆品牌,甚至连超市、零食店铺和家居公司也被纳入其中。

随后的几天,主流官媒也为首发经济抬高声量。《人民日报》12月18日发评论说,首发经济不仅带来人气、带动产业生态更新,更可“引领消费潮流,激发消费潜力,为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华社12月21日以五个“经济热词”解码中国经济时,将首发经济排在首位,形容“首发经济一马当先,新品首发点燃消费激情”。

这不是中国媒体第一次将目光瞄准首发经济。自去年7月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后,这个概念便开始偶尔出现在官媒报道中。

例如,新华社去年8月就曾发文,探讨如何推进首发经济;《人民日报》隔月发文说,首发经济“蕴含新机遇”;《经济日报》也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几天,专门发文介绍上海如何发展首发经济。

再往前追溯,上海2015年就曾提出抓首店经济,并在四年后提出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中国国家发改委2020年也曾发布文件,提出“支持中心城市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之后,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在内的多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都出台有关首发经济的支持政策。

不过,因为少有媒体关注,首发经济的概念基本只停留在官方文件中,一直没热起来。

在中国内需不振,但经济又亟须消费拉动的背景下,中国最高级别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首发经济纳入其中,足以显示官方对这一经济形式寄予厚望。

分析师担忧 首发经济可持续性

不过,对于首发经济是否能助推今年的中国经济,受访分析师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在微观经济层面,首发经济能给品牌带来一定经济效应。不过,宏观经济层面促进消费,还是应回到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提振消费信心。

威廉博莱新兴市场股票投资组合经理林红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首发经济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很难在目前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支撑和拉动整体消费。

林红云认为,首发经济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些品牌或产品可能有效,但作用范围有限,可持续性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受访时指出,经济不能光靠产品首发来支撑,而且很难找到首发经济真正的内核。

沈萌举例,银发经济背靠大健康和医疗产业,低空经济依靠无人机技术,但首发经济将诸多领域框在里面,“什么都沾边,就意味着什么都沾不了边”。

从资本市场来看,经历过“爆发”的首发经济概念股,也没能抵住大盘下行之势。金融数据平台Wind追踪99只成分股的“首发经济指数”,去年12月16日站上1523.01点后,之后便一路下行,截至今年1月3日收盘,已滑落至1165.48点。

不过,富兰克林邓普顿新兴市场股票团队中国股票基金经理徐力高认为,首发经济的核心在于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首发经济有关的基本要素,过去几年也持续在酝酿中。

徐力高说,首先,中国企业从研发到生产,都可通过自己的供应链完成;其次,中国14亿人口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另外,中国的经济体量也能让企业直接获得市场反馈,并快速发挥规模效应。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波受访时指出,在微观经济层面,首发经济能带来短期的聚集效应,对促进单个城市消费增长也很明显。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则“意义不大”,因为很可能只是将消费从一个城市部分转移到另一城市。

陈波认为,要在宏观层面提振消费,须回到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商品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完善社会保障,以及稳住股市、楼市,确保经济整体向好,这样民众才有信心消费。

至于媒体炒热首发经济话题,沈萌受访时坦言,这一做法与去年炒国潮话题类似。前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积极培育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但去年就不再提国潮。

他说:“首发经济如果也像2023年一样炒个热度,那么形式可能大于真正的效果。”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