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11”购物节收官。在消费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各大电商平台未公布具体销售数据,但纷纷表示销售额“强劲增长”,购物人数“创新高”。
“双11”是中国重要的年度购物盛会。这个由日期四个“1”组成的节日,自2009年被中国电商平台打造成促销活动以来,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购物节,也是衡量中国消费力度的重要风向标。
曾经大张旗鼓举办庆祝活动的电商平台,延续自2022年以来的低调作风,未公开整体销售数据的做法。天猫透露,成交总额实现了强劲增长,购买用户规模创新高。京东则说,双11购物用户同比增长超过20%。
为推动商品交易总额(GMV)增长,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今年提前启动促销活动,有平台甚至在“十一”黄金周刚结束便拉开序幕,比2023年足足提前了十几天,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长双11”。
根据中国大数据公司星图数据统计,从各平台促销开始至11月11日,综合电商和直播电商平台的累计销售额达1.4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665亿新元),同比增长26.6%。
不过,星图数据强调,今年双11促销期与去年有较大差异,同比增长数据的可比性受到影响。
中国正处于经济放缓的压力下,消费者支出谨慎。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涨幅低于9月的0.4%,创下近几个月最低水平。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来刺激经济,但通胀持续低迷,显示内需依然疲软。
深圳市民袁洪文今年在双11并未像往年一样大采购。目前处于待业状态的他告诉《联合早报》,双11促销活动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今年更显冷清。
他说:“今年我的手机几乎没有收到双11相关促销活动的推送,我也没有在这方面太多关注。”
大学生刘芸丽说,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日益频繁,各大平台近年来纷纷推出“百亿补贴”“秒杀”等活动。她说:“常态化的折扣策略削弱了双11的吸引力,消费者现在更愿意根据日常需求随时购物。”
经过多年价格战,电商平台今年不再一味追求“全网最低价”,更注重商品的正品保障、性价比,以及补贴和优惠力度。
今年7月,中国官方首次在正式场合提出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随后,中国官媒《经济日报》在一篇评论指出,“这无疑给电商行业的价格战敲响了警钟”。
电商咨询公司WPIC Marketing + 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库克受访时指出,中国电商多年来经历了惊人的增长,如今正逐步回归理性;促销活动进入一个更加可持续、易于管理的增长阶段,大型国际品牌不再面临大幅打折的压力。
他说:“尽管奢侈品市场不景气,但母婴、个人护理和玩具等品类的高端商品销售依然强劲,户外和运动等新兴品类也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消费者的关注点已明显转向体验、兴趣爱好和健康领域。”
在中国政府1500亿元“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消费者今年双11购买家电类产品时,可在平台优惠价基础上再加八折政府补贴。大幅折扣使家电类产品销量位居今年双11首位。
据星图数据统计,家用电器的全网销售额达1930亿元,同比增长26.5%。
京东指出,大屏电视是今年以旧换新的首选,扫地机器人、烘干机等在内的519个家电家居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