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面对第三次中国冲击

时间:2024-09-19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秋节假期过后的首个交易日,美联储降息预期和港股连日来的上扬,并没有对中国股市起到明显的提振效果,上证综指星期三(9月18日)惊险守住2700点。

回想起来,最近一轮中国股市的跌势引起媒体高度关注是在去年底今年初。当时上证指数在一个多月里接连失守3000点、2900点,打起2800点保卫战。一转眼,A股都已经到了2700点,媒体报道的兴致也不高,可见市场有多冷,预期有多低。

最近一年来,中国官媒、学者时不时得站出来反驳“中国崛起见顶论”,但方方面面的数据确实让人不敢轻易乐观。

中国官方上周六(9月14日)公布的多项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依然动力不足。8月份,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连续第四个月增长放缓,是2021年9月以来放缓时间最长的一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低于前一个月,不及市场预期。

这个下行周期中的“老大难”房地产问题,还是没有好转。虽然官方已经出台了不少提振措施,但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价格都在下跌,完全没有企稳迹象。其中,新建住宅价格8月同比下跌5.3%,是九年来最大跌幅

抛开这些数据,看看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也能感到阵阵冷风。正值楼市传统的“金九银十”,好多地产中介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卯足全力推广新楼盘,“骨折盘、白菜价、价格腰斩、开发商血亏放大招”,广告贴子里的推销字眼一个比一个震撼,可底下的留言还是一片观望声——“再等等”“还有向下的空间”。

最近中国媒体也报道,中秋节、中国国庆之前过节送礼,以往都是白酒销量最好的时候,可好多商家都感叹今年行情冷清。曾经被视为“理财产品”的茅台价格持续走低,有人形容这是“茅台最难的一个中秋”。茅台的主力消费行业是金融、基建、房地产,茅台行情冷冷清清,这些行业的近况可想而知。

中国经济低迷的状态持续一年多仍不见太大转机,是在很多人意料之外的。长期观察国际地缘政治的新加坡巡回大使陈庆珠,本周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一场讲座上形容,这就是世界正在面对的又一波“中国冲击”。

陈庆珠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历了三波“中国冲击”。第一波来自中国经济势不可挡的快速崛起,中国在入世后的20多年,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第二波冲击是中国崛起后形成的中美激烈竞争的态势,从贸易、科技、军事,到价值观、软实力,双方对世界秩序主导地位的争夺将长期持续。如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面对困难,这是中国给世界带来的第三次冲击。陈庆珠说,目睹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近几年看到突然减速,让人深感震惊。

国际观察人士对于中国发展的预期还是有争议,但疑虑越来越明显,保持乐观显然更困难了。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办人达利欧(Ray Dalio)星期三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直言,经济放缓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存在“真正的问题”。虽然强调所有国家都会经历起起落落,并表示会继续把投资组合的一小部分留在中国,但达利欧认为,中国目前面对的局面比1990年的日本更具挑战。

要知道达利欧可是被中国舆论形容为“头脑清醒的生意人”,他在四年前还公开呼吁西方世界不要对中国的崛起视而不见,别因为“反北京的偏见”而错失大好机会。

一些中国舆论会把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视为渲染对中国发展的悲观情绪,甚至是“唱衰”中国,是从预期的角度围堵中国,但不要忘了,以现在中国的经济体量,中国打个喷嚏,全球经济很可能都会感冒,外界确实很难不担心中国经济疲软可能带来的外溢效应。

虽然中国是主要制造国而非主要消费国,但14亿人口的市场不能小觑,中国市场是好些跨国企业全球销售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很多与中国经贸关系紧密的亚洲国家来说,中国经济放缓,更是不可避免地会给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史蒂芬(Bret Stephens)去年还警告,“不要把中国的不幸看作我们的幸运”,他甚至认为,在经济恶化时,中国国内的稳定未必是必然的,而经济的衰退,也可能让北京在一些事情上冒险,例如在台湾问题上。这样的研判有些过于极端,但眼下中国经济缺少良性预期,而且这样低迷的状况会持续多久,预期会不会螺旋式下滑都是未知。面对这波冲击带来的颠簸,中国内部或外部的人,都得系好安全带。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