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企在华信心减弱 华南拓展业务欧商数量下降

时间:2024-06-06 08:1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欧企在华信心减弱 华南拓展业务欧商数量下降

欧洲企业在中国的商业信心持续减弱之际,有意在华南地区拓展业务的欧企数量下降;超过三成的华南欧企去年收入下滑,是在华欧企业务受影响最大的地区。

中国欧盟商会华南分会星期三(6月5日)在深圳发布欧洲企业在华南商业信心的调查报告。

调查数据显示,华南欧洲企业在2023年营收和利润同比分别下降38%和32%,为全中国最高。营业额跌幅超过20%的华南欧企占17%,为所有地区比率最高。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去年欧企在华南的盈利能力更疲软。

营业成本不断提高,导致营商环境变得更困难,有意在华南地区拓展业务的欧企从一年前的77%跌至73%。有7%的受访者选择华东地区;9%选择其他亚洲国家。

华南欧企对未来在华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也不太乐观。数据显示,对未来两年取得盈利感到悲观的华南欧企占55%,是全中国最高的地区之一;对业务增长感到乐观的只有26%,为全中国最低。

中国欧盟商会今年5月中旬针对欧洲企业在全中国范围的《商业信心调查2024》报告中指出,欧洲企业对华投资兴趣降至14年来最低,而中国经济放缓、全球经济趋软,以及中美竞争是影响它们未来在中国业务的三大因素。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华南董事会主席高志豪(Klaus Zenkel)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无论是在整个中国或华南地区,欧洲企业对上述因素都有同感。

他说:“在冠病限制政策结束后,大家都期待重新开展业务,在2023年迎来丰收年。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房地产持续低迷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这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事。”

高志豪解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消费需求疲软对在华南的欧企的影响更为显著,因为它们的投资更多以制造业为主,而中国在“新三样”(电动车、锂电池及太阳能)工业产能过剩所引发的价格战,正在削弱它们在华经商的信心。

调查显示,有36%的受访者观察到所属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另有10%认为在不久将来出现产能过剩。其中,有71%企业因为中国产能过剩而调降价格;42%的价格大幅调降。

自去年12月起,中国放宽了对部分欧洲国家的入境规定,现有11个欧洲国家可以免签进入中国

高志豪说,过去几个月有越来越多欧洲商团来到华南地区考察,他们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有全然不同的认知和体验。

高志豪说:“许多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西方媒体的塑造,总是以严刑峻法、国家安全、监督等来抨击中国。他们来中国后才发现这里其实很先进,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恶劣。虽然不能保证他们最终会在中国投资,但至少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了解这个国家。”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