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最高领导层权力结构的话题,最近在国际媒体上再次引起关注。
引发话题的新闻是1月16日到19日在中央党校举行的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学员都是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也就是省委书记与省长等。中国官方在开班式上重申,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第一要义,就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有境外评论人注意到,其他政治局常委与国家副主席韩正都出席开班式,独缺在政治局中排序第二的总理李强。李强当时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认为,聚焦金融的研讨班,却在负责经济与金融工作的李强出访期间举行,显得不寻常。
《日经》以及其他媒体,还特别提到研讨班19日结业时,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主持并做总结讲话。这些报道还提了其他例子,得出蔡奇与李强争锋、权力天平向蔡奇倾斜的结论。
翻阅过去的记录,中共每年1、2月举行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已行之有年,自1999年以来,差不多每年都进行这项活动。2012年中国官方接班以来,也在历次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2013年和2020年初没有开班,官方有时也在其他月份举行专题研讨班),政治局常委中第二号人物往往是开班式主持人,此前主要是李克强,2023年是李强主持。
今年的研讨班在李强出国时举行,难免引起议论和猜测。不过,这应该不是中共刻意为之,毕竟李强去年11月刚以中央金融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公开亮相,中共没有理由迅速削去李强在金融领域的职权,由他人取而代之。这次研讨班在李强外访期间举行,具体原因不详,但有可能是日程排期的缘故。专题研讨班落幕隔天,各省级“两会”紧接着在1月20日密集召开,众多高干的日程挪动空间有限。
至于蔡奇主持结业式并做总结讲话,则无须过度解读。过去多年的专题研讨班结业式,都是由分管党务的政治局常委主持并讲话,此前王沪宁就多次扮演这个角色。
有关中共高层人事分工的课题,更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自中共二十大中国官方“一统江湖”后,中国官方已处于超然地位,其他政治局六常委在排序上依然有先后,但他们发挥什么作用,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分工。
李强主掌国务院,负责经济、金融、社会发展,也兼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作为总理还须参与多项外事活动,担子很重。
分管党务与意识形态的蔡奇除了是中央书记处书记,还兼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一职。将中办主任的位阶提升到政治局常委的级别,这又是中共二十大后的一个新现象,凸显了党务系统的地位和重要性提高,而此前多年中办主任都是由非政治局常委担任。执掌书记处与中办,意味着所有提交给政治局与总书记的文件都得先经过蔡奇,蔡奇还身兼中央学习贯彻“习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深改委副主任等许多头衔。他是最贴近总书记工作的常委,当中国官方在各地考察和出访时,他总是陪同在侧。
其他政治局常委:赵乐际、王沪宁、丁薛祥、李希,也是各有分工。赵乐际负责全国人大,并兼任中央国安委副主席;王沪宁负责统战、对台工作,也兼任深改委副主任等。丁薛祥是常务副总理、兼任港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可能在未公开成员名单的重要机构、比如中央科技委员会中担任要职。李希兼任中纪委书记,2023年中共“打虎”态势猛烈,全年立案的中管干部多达87人,明显超过此前的年均值,这就是李希工作的结果。
在常委中,李强与蔡奇是分别为总书记分管政务和党务的两大主要人物,这个结构在前年10月的二十大后就已确定。当然,随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领导一切”在二十大后被全面贯彻与落实,党务系统在中共决策层的权重有所增加;政务、即国务院系统的权重较之过去有所收缩,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国务院系统的地位变化,展露在外的信号会明显些。比如去年12月港澳特首赴京述职,就不再单独向总理李强汇报,仅向中国官方述职,李强、蔡奇等人只是“参加会见”。
在高层的现实环境下,各人估计也深谙各自的角色定位,谨守分际。此前有学者形容,李、蔡在各自负责的领域是为总书记“分忧不分权”,所有党政大权依然掌握在“核心”中国官方手中。
回头看1月16日李强未出席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它发出的信号是:只要中国官方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会议就足够重要,其他人只是按分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