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育为何难提升?分析:一胎化加剧性别不平等是主因

时间:2023-11-03 07: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生育为何难提升?分析:一胎化加剧性别不平等是主因

中国大陆近年放宽生育政策,试图改善出生率下滑问题。但台湾学者认为,大陆1980年代为了实施一胎化政策,在农村广泛推行胎儿性别鉴定,以致男女失衡。这种政策长期实施,加剧了性别不平等、婚配不易等困境,是出生率难以提升的主因之一。

中国去年起出现了60年来的首次人口负成长。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在2022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人,死亡人口为1041万人,人口比上一年年末减少85万人。

除此之外,2022年中国男女性别比为104.69,男性比女性多出3237万人。性别失衡状况同样显著。

台湾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蔡仪侬,长期关注中国大陆生育政策与农村性别问题。

他星期四(11月2日)在一场关于一胎化政策与农村性别失衡的演讲中,接受《联合早报》提问时表示,长期而言,大陆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确实是一胎化政策所造成的。

他说,除了发展中国家经历经济增长后,出生率自然下降的常态现象外,自198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胎化政策,确实导致大陆性别失衡。

蔡仪侬认为,这种现象在经历世代累积后,造成当前大陆男性不易取得婚配,进而衍生出生率下降,乃至“铁链女”事件等惨剧。

他指出,直到1990年代以后,大陆官方才开始普遍意识到性别失衡问题严重,且生育不断在下降。因此在经济学家与人口学家的倡议下,才逐渐朝二孩、三孩的方向放宽。

但他认为,当前大陆经济发展已非传统农业社会,放宽生育政策对提升出生率的效果,恐怕不会如官方期待。

蔡仪侬在演讲中提到,他爬梳、整理了1962年到1990年间,共1648个中共县级地方组织史资料与地方志,发现大陆在1980代初期,为了确保一胎化政策能够落实,以推广产前筛检为名义,将B型超音波(B超)技术引进农村。

他说,这使得产前性别筛选现象增加。而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下,民众选择生男不生女,更令大陆农村的堕胎率在1982、1983年间大幅攀升,最终演变成严重男女失衡。

在出生率下降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峻之际,中国官方星期一(10月30日)会见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妇联)新领导团队时也特别要求,“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

对此,蔡仪侬受访时分析,大陆官方论述将女性职能与生育高度捆绑,恐怕会加剧性别不平等问题。而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下,在产前对胎儿进行性别筛选的现象,也将持续发生。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