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轰动全台的新北市首例幼童冠病死亡案例“恩恩案”调查结果出炉,台湾监察院认为,这起案件属政府失灵,台湾中央、地方政府都难卸责,因此提案纠正台湾卫生福利部与新北市政府,促请相关机构检讨缺失,强化儿童紧急医疗应变措施。
综合台湾《联合报》和中央社报道,台湾监察院委员赵永清、苏丽琼、叶大华星期二(12月27日)在“恩恩案”调查结果出炉后召开记者会就案件进行说明。
主查监委赵永清说,台湾卫福部疾病管制署在事发当时实施的感染管制措施,都是为成人设计,没有考量到儿童的特殊情况,缺乏弹性;同属政府机关的台湾消防署在这方面就有较好的应变机制,因此卫福部显有违失。
赵永清指出,恩恩家属在案发当天,两度拨打1922防疫专线,表明小孩情况危急、联系新北市卫生单位困难,请求协助送医。然而,防疫专线未能明确传递卫福部“紧急避难外出不罚”、“情况危急得自行就医”讯息,也没发挥协助联系卫生机关处理功效,客服中心时隔两个半小时才通知相关单位,主管机关难辞督导不周之责。
针对新北市政府违失部分,赵永清说,新北市消防局未配合修正后的新北市消防应变指引,且其所属的防疫派遣中心也没发挥判断轻重症分流的功能;消防局虽无意延宕,但疏于修正处理流程图、教育训练不足,导致虽设有防疫派遣中心,但名过其实。
苏丽琼批评,在恩恩案之前,派遣中心只接受卫生局指定个案,根本不接受民众进案,离外界所想像的“派遣中心”差距甚大。叶大华说,全案难以区分哪个机关责任较大,但比较大的问题确实是在卫生、消防单位间的横向联系效能不彰。
赵永清指出,恩恩案情况危急,但检视录音译文后发现,新北市消防局与家属间之往来通话及消防局与卫生局间之往来通话,联系处理过程中竟有六通电话一再重复病例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证字号、地址等个资,显示行政效能不彰。
赵永清说,全案在就医的过程,要经过约10个关卡,每个关卡若耽误个一、两分钟,就造成了“延误81分钟”的憾事。但此案对台湾医疗带来诸多正面影响,促使卫福部亡羊补牢,修正放宽紧急自行就医条件、明订儿童重症警讯症状、制定临床治疗准则、开设学龄前儿童就医绿色通道等改善措施,保护许多儿童生命,站在这角度,“恩恩小朋友是天使”。
今年4月新北市中和区2岁童“恩恩”感染冠病后离世,家属质疑延误送医。时任民主进步党新北市议员张志豪、何博文今年6月向监察院陈情,监察委员赵永清、叶大华立案调查“恩恩案”。
经过调查后,监察院社会福利及卫生环境委员会、内政及族群委员会联席会议于12月21日通过“恩恩罹患新冠肺炎紧急送医案”调查报告,决定纠正卫生福利部、新北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