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升高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出现了降低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动向。通过当地法人等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的比例在2022年为0.87%,相较于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的2012年下降了0.14%。按都道府县来看,大阪府的降幅最大。
日本调查公司帝国征信于2010年至2022年,分七次调查了日本企业进驻中国的情况,日经中文网对这些数据进行了重新统计,按都道府县计算出了通过设立当地法人或办事处,以及向相关企业出资等方式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数量及比例。截至2022年6月,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为12706家。比2012年的14394家减少1600多家。
从各都道府县的情况来看,大阪府下降0.52个百分点,比例降至1.83%。其次降幅较大的是长野县、秋田县,以及香川县。
大阪府在二战后,因大阪市中央区船场成为繁荣的纺织批发城,吸引了相关产业在此聚集。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后,这里的企业纷纷进驻人工费较低的中国,与中国的联系十分紧密。进驻中国的企业比例在高峰时期的2012年达到了2.36%,位居日本第一。
日经中文网报道,大阪府内的一家服装企业在2022年夏季之前从中国的纺织工厂撤退,原因是美国禁止进口中国生产的棉制品。
中美矛盾日益尖锐,即便有工厂也很难采购到质量好、价格低的棉质面料。虽然首选方案是转向人工费低廉的东南亚,但由于中国的工资水平升高和日元贬值,从成本方面来看,和日本没有太大区别,因此该公司也在考虑回归日本国内。
佳能和爱丽思欧雅玛等也撤退。为这些日本大企业供货的中小企业因供货对象企业减少,被迫做出撤退或继续业务的选择,而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一家在东京都内生产精密螺丝的中小企业,由于作为客户的重型电机厂商关闭了中国工厂,便与中国的相关公司断了关系。
防疫相关措施导致中国业务的风险显现出来。为了向因重构供应链而在日本国内建设生产基地等的日本企业提供补贴,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20至2022年度投入了约5600亿元(日元,下同,约57.17亿新元)。累计共有439家企业被选定为补贴对象,其中大企业173家,中小企业266家。
按都道府县来看,爱知县领取该补贴的企业最多,达到29家。因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而重构供应链的企业也是支援对象,因此并不是所有领取补贴的企业都从中国撤回日本,但越是领取补贴企业多的都道府县,进驻中国的企业比例的降幅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