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点
沪声纸述
迈入北京首都机场大厅,四周安静得让人有点不适应。
七天“十一”长假刚过,首都机场不仅没有出现返京人潮,反而比平日还要空旷。坐上德士后,我忍不住问司机:“现在来北京的人这么少啦?”
司机苦笑:“可不是嘛!我早上6点就来机场等着,快五个小时了,才接到您这第一单!”
过后查看媒体报道,发现今年首都机场在长假期间预计运送旅客仅为27万人次,还不到去年同期客流量的三分之一。长假结束之际,不少出京旅客由于北京健康宝出现“弹窗”而难以返回,令返京客流进一步减少。
上车后不久,德士司机支支吾吾地问,能否在行程表跳到20公里前先出一张收据,超出的里数再另出一张。他解释,如果从机场出发的行程在20公里以内,当天还能再回机场接客。
为什么宁可再跑一趟机场,也不在市区接单?司机直言:“市区的活儿更少!”
在市区安顿下来后,我感受到司机所言非虚。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夕的北京,比往常要空得多、静得多。
今年3月初到北京时,这座城市还沉浸在冬奥会余韵中,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雕像遍布大街小巷,冬奥会宣传广告无处不在。相比之下,尽管天安门广场立起“喜迎二十大”巨型花篮,一些机关和商场门前也悬挂二十大宣传标语,但整体而言,在市区里感受的大会氛围并没有预想中浓烈。
二十大造势相对低调,不少民众对这场大会也是一知半解。在街头随机采访几位北京居民,都知道这个月要“开大会”,但再问到开的是什么会,开会做什么,要开多久……没有人能完全答对。倒是在说起大会的影响时,受访者们异口同声:最近管得更严了,做什么事都不方便。
随着五年一度的党代会进入最终倒数,北京安保力度显著提升。街上巡逻的警员明显增多,市中心多个地铁站都增设武警岗哨,并执行机场级别安检。北京同事说,节前网购的几件商品,都因为开大会而暂缓发货。
翻看前辈报道过往中共党代会时的侧记,用于形容十八大时北京气氛的词是“焦虑”,十九大则是“热烈”。相较于前两届党代会,二十大显得格外平淡。它不像十八大时那样暗流涌动,因为中共领导体制已从“九龙治水”过渡到“定于一尊”,中国官方连任几乎毫无悬念;它也不像十九大那样群情激昂,因为中国正承受巨大内外部压力,严峻的经济形势、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紧绷的防疫管控,都叫人难以放松。
正当观察家们聚焦新一任政治局常委会将涌现哪些新面孔、“两个确立”(确立中国官方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中国官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写入中共党章、中共是否会在台海问题上做出更明确的表述……北京民众对于这场离他们既近又远的大会,有着更朴素的期待。
一个背着相机在三里屯街拍的年轻人,希望二十大后北京各项管控能放松,让行动更自由些。一位从山西进京务工的老阿姨,听说二十大再过几天就要开幕后松了一口气:“那开完会我是不是就能买车票回家了?”
有别于官方媒体镜头下高歌猛进的宏大叙述,老百姓们更在意二十大对个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更期待“后二十大”时代防疫政策逐渐松绑,日子再度回归常态。毕竟为了筹备大会,北京城从里到外,中国各地从上到下,已经绷紧了太久神经。
这个星期天二十大开幕式上,中国官方发表的二十大报告,将对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划。尽管各界都预期本届党代会是数十年来最平淡的一届,但决策层如何维持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重振民营企业对市场的信心、部署下一步防疫政策……依然和中国百姓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共二十大前北京格外地安静,在于这场大会的确定,也在于它的未知。人们屏气凝神等来的,会是什么消息?五年一度的大会结束后,城市要过多久会重现人潮,再度热闹起来?等待答案的,不只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