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外界为何关注二十大?

时间:2022-10-05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杨丹旭:外界为何关注二十大?

京腔新韵

“二十大你们关注么?”“有消息吗?”

距离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只剩下一个多星期,最近在一个采访活动上遇到媒体同行,聊天的话题逃不过这项五年一次的政治议程。中国同行说,“等你们外媒爆料”;一旁的外国同行回说,“你们没消息,我们就更没有消息”。

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二十大可能会是数十年来最平淡的一次党代会。

按照过去数十年来的惯例,像二十大这样“逢双”的全国党代会,一般上是“换代”的党代会,中共将产生新一代。虽说接班的人选往往在五年前已经定下来,没有太大悬念,但新舵手有怎样的领导风格和施政方针,会如何带领中国往前走,都让外界充满好奇和新鲜感。

不过,中共在过去10年完成重塑核心、修改宪法等政治工程,并在去年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第三份历史决议中写入“两个确立”(确立中国官方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中国官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个背景下,虽然二十大关于高层人事的猜测还是众说纷纭,但中共中国官方将开启第三个任期,几乎是外界公认的结果。很多分析人士也认为,中共不大可能在这次党代会,确认未来的接班人。

以外,中共高层的其他人事变化,对长期观察中国的人来说仍有很多看头,比如,谁会成为下一任总理,谁可能晋升为政治局常委,哪些政治明星二十大后晋升新一届政治局委员。不过,在中共已从“九龙治水”迈向“定于一尊”、“团团伙伙”被严厉惩治后,要从高层人事布局看出其中的立场与利益协调就不那么容易,留给外界的讨论和解读空间也变得很有限。

中共人事仍有它的传统观众,可对于爱热闹、爱八卦的人来说,缺少话题的二十大肯定让人失望。可即便这样,观察中国者仍在密切留意这项政治议程,尤其是二十大将释放哪些与外部世界相关的政治和政策信号。

二十大召开前,中国在内部和外部都面临多项挑战。在国内,中国经济遇到多年来少有的困难。过去10年,经济政策跟随政治大势“向左转”,最引人瞩目的是民营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最低气压。冠病疫情以来,持续至今的“动态清零”抗疫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人员往来,各种隔离、检测措施抑制消费,让国内“大循环”受阻。

虽然直接受累的是中国经济和中国民众,但中国毕竟是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它有14亿人口的市场、向世界出口大量商品,并在一些消费科技领域引领世界潮流。中国经济放缓的外溢效应,外部世界不可能感受不到。世界银行9月底下调了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同时也预计东亚发展中经济体得益于解除大部分疫情防控限制和旅游业复苏,今年的增速将超过中国。这意味着,从1990年开始一直引领东亚发展经济体的中国,将不再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将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它会不会迈向开放与自由,能否继续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的防疫政策将何去何从,中国是否打算在高压防疫的道路上不回头?

在外部,中国面临更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虽然中国的崛起至今看起来势不可挡,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显著存在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在中国与西方阵营的关系愈加紧张下,越来越多政府和企业决策者也在重新审视他们的中国战略。这种情况下,中国将如何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此外,台海紧张处于恶性循环式升级,北京也有自己的统一目标,中共是否会在台海问题上做出更清晰的规划,这又会如何影响当前的台海局势?

中共最高决策层在二十大上为中国内政和外交制定的方向,不仅会影响中国自身,也影响到外部世界,而外界对二十大的关注背后,其实透出一些求变的期望。这次党代会前鲜少的安静,凸显官方对政治言论,尤其是对体制内部政治言论的管控做得滴水不漏,话题空间高度受限。这种安静的氛围,也预示此次党代会的主基调将以稳为主,变是其次,而二十大后的中国预计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当前的大政方针。只不过这样的延续可能并非所有人期望看到的,恐怕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北京爱聊政治的圈子里,说到这五年一次的党代会,也少了以往的那种兴奋感。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