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细叶榕,那是大叶榕。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这些树就在这,现在我都快80了。”
广州珠江边的滨江东路旁,土生土长的“老广”王伯指着眼前一排茁壮古朴的大榕树,思绪飘回旧时。这是岭南最常见的树种之一,四季常青,在广州大街小巷和公园里随处可见。校园里也常常有几株年代久远的古榕,枝叶繁茂,沧桑遒劲,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成长。
如果说榕树承载了广州人的回忆,或许并不为过。王伯称,自己年幼时,大榕树下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尤其是在漫长的夏夜,街坊们聚集在树荫密布的江边,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聊天打牌,孩子们围着大树嬉戏玩乐,或是听老人“讲古仔(故事)”,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根据广州林业和园林局今年公布数据,广州全市绿地面积约为45%,行道树约58.6万余株,其中近半是榕树,约有27.6万株,包括细叶榕、高山榕、垂叶榕等。
榕树生长快、树冠大,甚至独木可成林,不过,由于支撑树干树冠养份的需要,榕树根系发达,在城市发展空间受限,作为行道树木也存在明显缺点。路面可能因根系伸展出现沉降、塌陷,破坏邻近建筑墙基和市政管线。如果根基不扎实,榕树可能形成“头重脚轻”现象,台风来时容易倒伏。
今年以来,不少广州市民发现,身边榕树突然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黄花风铃木、凤凰木等新植小树苗,或改为花卉草坪。
计划移除砍伐4300株 其中榕树逾3000株
羊城网报道称,今年3月,广州新河浦连续砍掉48棵榕树;随后,北京路、阅江路、昌岗路等街道整排榕树被撬走,珠江两岸滨江路与沿江路上,树龄超过50年的大榕树都难逃一劫。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去年11月,印发关于道路绿化品质提升的方案显示,全市七条主要道路,计划移除或砍伐树木4300多株,其中榕树超过3000株。
身边熟悉的大树突然消失,令一些市民相当不满。一篇名为《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珠江两岸大榕树?》5月开始在当地网络流传,文中并发起“与大榕树拍照”“拥抱大榕树”的活动。有不少市民响应,特地跑到不同路段,拍摄环抱大榕树的照片,以及“告别榕树”的视频。
“不在广州出生长大,很难理解我们普通百姓对大榕树的感情。”家住珠江边的王伯,难掩心中失落。
对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5月底发布通报,详细说明广州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树木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树木存在病虫害、寄生、老化等问题。该局称,对照国家相关“城区某一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的要求,目前广州榕树占比过大,必须优化树种结构。
随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又在6月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与市民现场交流。据《羊城晚报》,专家与市民代表均在会上建言,希望避免建设性破坏,并充分征求民意。
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肖荣波在会上称,砍掉一棵树、种植一棵树,行为本身就要投入大量资源并产生碳排放,“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评判城市绿化的生态改造行为”。
对于官方解释,部分市民并不买账。广州一个本地微信公众号9月发文,呼吁民众用传统书信而不是投诉信的方式,致信受理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分享自己对身边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的观察”。
目前,广州七条主干道的绿化提升工程已经完成,延宕数月的榕树风波,看来暂告一个段落。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强调,榕树仍然是广州园林绿化的主打树种,“以前是,未来也是”,表态看重对绿化成果的保护,并将继续做好大树保护和园林绿化的精细化、品质化管理。
不过,部分市民还是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守护这座城市,当地一名匿名环保者告诉《联合早报》,她一直在密切关注官方关于绿化升级的公示。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官方网站上,一名市民透过“互动交流”栏目致函该局,内容只有寥寥一句话:“广州需要的是榕树,而不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