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群
近期,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反腐风暴。
2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要对2000年以来全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方位透视会诊。”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污染政治生态的最大‘毒瘤’和源头,必须坚决割除掉、彻底清除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在会上表态。
石泰峰指出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违规违法获取、倒卖煤炭资源,违规违法配置煤炭资源,涉煤腐败问题严重污染政治生态,煤炭资源领域问题扩散蔓延。
当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旋即对外发布《关于在自治区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受理信访举报的公告》,即日起开始全面受理反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及监察对象自2000年以来在煤炭资源领域涉嫌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的信访举报。
涉煤反腐倒查时间跨度20年之久,此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听闻内蒙古要从2000年开始倒查涉煤腐败问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任世华感到十分诧异。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内蒙古的煤炭行业是从2000年之后开始蓬勃兴起,这意味着现在几乎所有的内蒙古煤炭企业都可能被卷进去,难以估计会对煤炭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而此次,内蒙古官方掀起的针对煤炭行业的反腐倒查,可谓近些年能源领域反腐力度最大、覆盖最广的一次。今年将有哪些煤炭企业被卷入,又会给煤炭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内蒙古经济将会产生哪些动荡?一切都未可知。
缘何倒查?
如何开展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这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煤炭产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内蒙古。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媒体《内蒙古日报》的消息,内蒙古将在2020年采取排查、核查、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00年以来全区所有煤矿的规划立项、投资审核、资源配置、环境审核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要素清查,对煤矿企业和涉煤、配煤项目的法人状况、批办手续等,做到一矿一档、一矿一清,确保煤炭资源领域问题清仓见底。
另据中央纪委官网消息,内蒙古将在问题全面排查大起底的基础上,着力整治2000年以来全区所有涉煤项目,以及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职和退休的所有公职人员涉煤违规违法问题,重点整治在重要岗位工作、与煤炭资源管理有关联的人员违规违法问题;将严肃查处涉案金额巨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反映集中、性质特别恶劣的企业老板、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亲属,查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相互交织、非法侵占国家资源等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从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有关人士获悉,上述会议是内蒙古官方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纪检监察建议而部署召开,针对的是云光中、白向群、邢云、云公民等腐败案件暴露出的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
3月12日下午,乌海市乌海区纪委监委通报称,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原总法律顾问李永先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指定,目前正接受乌海市乌达区纪委监委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实际上,早在2016年,李永先就曾被实名举报以两个儿子名义,一天内花费1280万元买下41套房。他当时回复质疑称,“别说一千多万,我一个亿都有”。通辽市纪检委随即对举报内容介入调查,但一直没有下文。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月25日,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原董事长张世文,以及子公司内蒙古霍煤通顺碳素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覃一平早已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至于倒查起始时间为何定在2000年,中国煤炭资源网副总经理曾浩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这其实比较好理解。上世纪90年代,全国煤炭供应主要来自山西。由于监管环节松懈,山西在黑恶势力和官员腐败上出现很大问题。2000年后,内蒙古的煤炭产业开始大规模扩张,腐败问题也随之尖锐突出。”
同样作为煤炭大省,内蒙古与山西一样腐败案件多发。曾浩认为,山西煤炭产业发展较早,煤矿大量经由个人承包,各种大中小煤矿并存,黑恶势力也在这过程中完成资本积累。尤其是在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山西省内黑金涌动,孳生了大批腐败官员;内蒙古煤炭产业则在2000年后开始大发展,此时煤矿投资主体大多是资本雄厚的企业,黑恶势力介入煤矿领域并不突出,个人承包煤矿暴富机会也较少,这也是人们印象中,山西煤老板比内蒙古煤老板更加知名的原因之一。
2014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山西成为了腐败“重灾区”。曝光出来的腐败案大多与煤炭相关,可谓是“官煤勾结”。由于山西是煤炭大省,煤炭作为重要经济支柱产业,煤炭价格低迷导致山西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再加上山西煤炭行业出现“塌方式腐败”,对于山西经济更是沉重打击。对于内蒙古来说,山西煤业腐败殷鉴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