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士泮、石建政:数码资产基建重塑全球金融新格局

时间:2024-12-23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在全球金融体系加速数码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数码资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关键突破口。数码资产基础设施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根本性重构。这种重构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现有监管框架和市场秩序提出重大挑战,特别是数码金融的无国界跨境属性。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需求愈发迫切,数码资产基础设施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

数码资产基础设施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统一、开放、高效、安全可靠、互联互通的全球性金融网络。这个网络须要在技术标准化、监管框架和市场机制三个维度上实现突破。从技术标准化来看,加密算法、智能合约规范、数据交换协议等核心要素,必须达成全球共识。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选择问题,而是涉及各国数码主权和金融话语权的深层博弈。尤其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推动全球金融一体化,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重大挑战。近期,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金融互联网(Finternet)概念,提供构建全球性金融网络的框架,开启这方面的探索与讨论。

在监管框架方面,各国监管机构须要建立协同机制。传统的属地监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数码资产的跨境流动特性。建立新型监管框架,既要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又要促进创新发展,这是一个须要全球金融监管智慧集思广益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风险管理等关键领域,必须形成统一的监管标准和合作机制。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数码资产监管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都提供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跨境支付和结算领域,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展现推动数码资产发展的决心。

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数码资产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包括交易平台、清算系统、托管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全球化布局。更重要的是,这种基础设施网络,将支持更复杂的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效率与风险,如何确保系统性风险可控,都须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是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数码资产基础设施的韧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极端市场情况下的系统承受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数码资产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将为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去中介化,提高服务效率,数码资产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为环境友好型项目的融资和碳排放权交易提供技术支撑,推动金融体系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在数码经济时代,金融基础设施的数码化转型,不仅是技术进步的需要,更是推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全球实践来看,各国在数码资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丰富的经验。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这方面走在前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不久前宣布,联合国际大银行与国际政策制定者,开始建设“全球第一层”(Global Layer One,简称GL1),希望开发多用途跨境共享账本的基础设施,以便促进数码资产能够进行跨境无缝的发行、交易、结算等功能。

新加坡正在成为全球数码资产创新的重要枢纽,其他主要金融中心也在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这些实践为全球数码资产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望未来,数码资产基建将经历一个渐进式发展过程。这个过程须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协同推进。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必须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共同推动这一进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码资产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去全球化的当下,加快数码资产基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全球未来数码金融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白士泮是南洋大学校友学术会顾问

石建政是新加坡社科大学客座讲师、特许金融科技分析师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