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荣:欧思礼路38号故居具有历史意义

时间:2024-11-12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叙述个人和政治生涯的重大事件时,多次提到欧思礼路38号。1950年代和60年代在欧思礼路38号所做出的决定,是新加坡历史的组成部分。这栋房子及其历史不应从我们的国家意识中完全抹去。

在新成立的人民行动党首次参加1955年立法议会选举时,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的住家欧思礼路38号,成了党总部和选举办公室。

记者会在那里举行,竞选横幅和海报在门廊上制作,行动党党员的妻子就在屋里为丈夫缝制布花环。

在1952年新加坡邮电制服职工联合会罢工中受到影响的马来邮政工人,很感激李光耀过去所提供的法律援助,据说他们自愿当跑腿,聚集在门廊前,等待随时被差遣。他们当时在丹戎巴葛地区分发竞选传单。

这里有许多殖民时期的建筑,提醒我们曾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但见证我们走向独立的实体建筑却不多。

在这方面,前政府大厦是一座重要的纪念建筑。1963年9月16日,李光耀在它的台阶上宣读《马来西亚宣言》,宣布殖民统治结束,并成立包括新加坡在内的马来西亚联邦。

也是在这些台阶上,李光耀宣誓就任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总理,标志着新加坡实现完全的内部自治。1959年12月3日,大批民众聚集在政府大厦外,见证尤索夫伊萨(Yusof Ishak)就任新加坡自治邦元首。这次活动也是新加坡邦歌《前进吧,新加坡!》、邦徽和邦旗的首次亮相。

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说到新加坡的国家古迹,人们可能不会马上联想到欧思礼路38号。这栋基本上没什么特色的19世纪单层平房,是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从1950年代到2015年去世时的私人住宅。

它既不是政府官邸,也不是重要的地标。然而,它已成为对国家具有重要价值的建筑,引发关于是保存还是拆除的争论。

在持续不断的争论的最新一章中,李光耀的儿子、现任业主李显扬已向市区重建局申请拆除平房。

国家文物局对此回应称,将研究欧思礼路38号故居是否具有“值得保留的国家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这符合文物局的法定职能,即就与新加坡国家遗产有关的事项,包括保存历史遗址,向政府提供建议。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在脸书贴文说,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处理此事,现阶段不应排除或摒弃任何选项。虽然还须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以评估平房是否值得保存,但我们不妨好好思考一下,欧思礼路38号在新加坡集体记忆和国家历史意识中的意义。

卑微的起点

1946年初日本结束占领新加坡后不久,李光耀就开始租住欧思礼路38号。李夫人(柯玉芝女士)于1950年完成婚礼仪式迁入后,那里成了他们的婚房。他们于1965年买下房子。

李光耀在1950年代的许多法律和政治活动,都发生在欧思礼路38号。《白衣人》是一本关于人民行动党历史的著作,其中有一段话这样描述平房的历史意义:“如果这栋属于新加坡共和国建国元勋的房子的围墙能说话,它们可以念出1950年代那一大串走进门来找哈里、光耀或者李先生的人的名字,他们当中有工会领袖、工人、小商人、学生、新闻工作者、公务员、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

在那10年里,身为一名年轻律师,李光耀经常在家中会见工会领导人。通过担任许多工会的法律顾问,他与参与反殖民斗争的工会领导人和工人建立牢固的关系。他代表工人在劳资纠纷和针对英国殖民地企业的罢工中维护他们的利益,并开始与各个工会接触,作为他展开政治大计,以及实现新加坡独立的最终愿景的重要基层支持力量。

这栋房子见证许多私密谈话:马来亚民主同盟(Malayan Democratic Union)副主席约翰·伊峇(John Eber),曾与李光耀讨论新加坡的宪政问题;1954年,英国殖民地政府政治部(Special Branch)的理查德·伯恩·科里登(Richard Byrne Corridon)警监,上门讨论被拘留者沙末依斯迈(Samad Ismail)的案件。李光耀当时是受尤索夫伊萨所托,担任《马来前锋报》副总编辑沙末依斯迈的代表律师。此外,支持反殖民斗争的英国《观察家报》记者蒲德华(Dennis Bloodworth)也曾到欧思礼路38号做客。

李光耀也向学生伸出援手。1954年,华文中学的学生为那些因暴动被捕的学生寻求他的法律帮助,平房遂成了他们进行讨论的隐蔽场所。

政治中心

这栋房子成了政治活动的中心,吸引各种政治派别的民族主义者前来辩论、讨论和策划如何从结束殖民统治过渡到独立。在这里进行的讨论,对于制定实现自治,并最终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的策略至关重要。

李光耀回忆说,他曾在星期六下午在住家底层饭厅开会,讨论成立政党的可能性。参加这些会议的吴庆瑞博士、杜进才博士、拉惹勒南和贝恩(K.M.Byrne),后来都成为那个时代的重要政治人物。

根据李光耀的回忆,“饭厅是西晒部分,因此又热又不舒服,哪怕三扇窗和两扇门全打开了,还有风力很强的风扇在天花板上转着,仍旧闷热得难受。如果说空气叫人昏昏欲睡,我们却精神焕发”。这些讨论充满为新加坡独立进行宪政斗争的兴奋之情。

林清祥、方水双、沙末依斯迈和蒂凡那等左派领导人最后加入他们,经过秘密商议,最终于1954年成立人民行动党。

1959年,新加坡实现完全内部自治。由李光耀领导的行动党在大选中取得重大胜利。在此期间,欧思礼路38号成为开会和讨论行动计划的场所,行动党领导人和活动人士彻夜开会,讨论策略,完善计划,为新加坡的自治做好准备。

1960年代初,新加坡与马来亚联邦就合并展开谈判,这方面的讨论也在欧思礼路38号进行。合并旨在解决新加坡的经济和安全问题,并涉及与英国和马来亚领导人的艰难谈判。

合并也导致行动党发生分裂,并产生由左翼主导的竞争对手社会主义阵线。讨论和策略会议继续在房子里进行,最终促成新加坡于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决定性的对话

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新加坡与位于吉隆坡的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迅速紧张起来。这些紧张局势的政治影响,最终导致新加坡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

在这一过渡时期,欧思礼路38号再次成为重要讨论和策略规划会议的中心,关键人物在此集思广益,为新加坡作为独立国家的不可预知和不确定的未来做好准备。当时的高级公务员回忆说,他们经常去房子向总理汇报情况,尤其是在危机时刻。

从1965年起,欧思礼路38号就成为建国总理李光耀及家人的私人住宅。但在这之前的10年里,有关新加坡政治命运的重大决策,就是在这个隐蔽而关键地点做出的,因此这栋房子所发挥的作用,不应该被遗忘。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叙述个人和政治生涯的重大事件时,多次提到欧思礼路38号。1950年代和60年代在欧思礼路38号所做出的决定,是新加坡历史的组成部分。这栋房子及其历史不应从我们的国家意识中完全抹去。

房子的命运该当如何?是保存还是拆除?

也许我们需要时间来好好思考,才能达成既能尊重李光耀的个人意愿,又能保存欧思礼路38号的历史意义的安排。

作者是新加坡社科大学校长、历史学教授、国家文物局董事会成员

原载《海峡时报》

黄金顺译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