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锐:(工作)+(生活)=的平衡公式

时间:2024-09-21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陈志锐:(工作)+(生活)=的平衡公式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绝对不是工作加生活除以二得到的一个平均值。真正的平衡还是一个心理上工作与个人生活的最自在的那一个状态,而且因人而异。资讯科技当帮助我们抵达那状态,而非相反。

记得1990年代末刚刚踏入职场担任学校教师的那个时间点,刚好与手机的发明与流行相重叠。身为新晋教师,再加上是职场新鲜人,自然是一腔热血地摊开双手拥抱手机与资讯科技,甚至恨不得将所有新发现、新学习的手机技能与工作和教学相结合。

我记得当时还因为是最早的几个利用手机进行创意教学的教师,而被学生报《星期5周报》记者采访,结果上了该报的封面——一个年轻得仍显稚气的我,拿着当年流行的Nokia 3310灰蓝色手机,小小的手机银幕上展示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纯文字。

我记得当时的大环境是极力推动资讯科技教育总蓝图1(1997年至2002年)的年代,我们在学校里因为年纪最小,而大多被委任为资讯科技代表,负责带动整个部门教材电子化,鼓吹教学与资讯科技结合的工作,务必确保每一个同事都不会掉队。我们在一个新的大潮流面前,身心完全被席卷进去,甚至也不知不觉地成为小小的推波助澜的推手。

如今回头看,那张照片上的手机,一如原始的手机应用和许多当时推动的科技方案,现在已然成为历史。30年风水轮流转,我们如今遇到的是另一个近乎过犹不及的问题。从8月底至今,教育部发表许多新政策说明,大多都与资讯科技的应用以及教员的“工作—生活平衡”有关系。

首先,最新的是刚刚几天前教育部长的宣布:教师应该用学校电邮和电话与家长沟通,无须提供个人的手机号码给学生和家长,且除了紧急情况,教师也无须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回复家长的询问。也就是说,教师无须在5点下班以后(虽然许多教师5点还未下班),回复家长在手机短信提出的问题。 

其次,教育部也将努力逐步提高学校的网络覆盖率,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云端储存空间,并通过虚拟实境和增强实境等科技与技术,来提升学生的互动学习体验——这完全就是借助资讯科技辅助教与学的成效了。再者,从今以后,家长也可通过手机应用来提交孩子的病假单,减少行政的工作与流程;甚至学校从2026年起,也将可以灵活地自行精简应用学习项目和生活教育的项目,以更好地控制教师的工作量。

是的,在这个资讯科技无孔不入的时代,我们明显看到以上新措施大多与科技挂钩,甚至必须仰赖科技达成。家长当然是希望以最简便的方式,最快速地得到教师的回应——那就是手机短信或社交平台;教师也为了顺应科技的大潮流,以短信和电脑互补教学——直到资讯科技已经侵入到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每一寸生活时空。是的,我们也必须提醒自己,教师和家长都希望有各自在工作以外的闲暇生活。家长的闲暇生活,不一定就是必须耳提面命、管教孩子。家长当然也要工作生活的平衡,身为家长的教师也一定明白。

我不能不再回想到过去的经历。当年在学校求学,就曾羡慕教师在下班以后所拥有的美好私人空间与时间;然后轮到婴儿潮出生的教师入职后,工作量却是逐年递增。我们都曾吊诡地发现,原本是为了减轻工作量的资讯科技越来越先进,并越来越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的同时,却莫名地也增加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量。然后,再看到我们如今在国际测试中表现越来越杰出的教育体系,虽然令外人艳羡,但其中教师的忙碌与负担却也大幅增加了。结果仿佛滚雪球般,好一些教师可能提早退休或离职,成为灵活工作制的教员(这是另一个值得正视的现象,有机会实在也要另外讨论)。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底下,在教师以至于我们每个人的闲暇生活,完全被工作和资讯科技征服以前,我们是否可以抽身,是否可以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清这股潮流即将冲向哪一个大方向。最可怕的是被席卷进去而丝毫不知,醒悟时已经被冲入茫茫无边的汪洋大海中。

工作与生活平衡概念古已有之

其实说到底,我最忧心的是我们新加坡这么一个弹丸小国,这么一个地小人多, 甚至僧多粥少的大环境里,如果就是盲目顺应科技大潮流和工作的不断堆叠,那求学、就业与生活都极可能成为又一个内卷得可怕的社会。内卷——近年来我们经常在报章报道、视频等大众媒体上多次被这个新词汇轰炸。我们看到中国这么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竟然内卷得厉害,也看到还有一些人为了应对或对抗内卷,而选择比较消极的躺平或者出走。

新加坡作为一个人力资源非常稀缺的小地方,大概没有办法承受任何一个宝贵人力的躺平或出走。所以也就必须在更早、更快地看清洪荒潮流,在被席卷前,政府提出政策,人民也做出个人的调整,以达至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虽然在近年来成为我们的热门词语,但它绝对不是一个21世纪才有的新概念。在为这个教育部作为表率所提出的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新政策鼓掌之余,或许我们也试着回到根本,看看东西方古哲人所留下的,有关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文字。

在西方,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完全平衡,通常就是为了生命的“幸福”(eudaimonia)。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们就已经开始追求完整而充实的生活幸福感。亚里士多德就直言:美好生活是实现平衡与和谐的生活,而过度偏重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如工作)都会导致失衡,从而影响整体幸福感。在东方差不多同一个时代,以孔子作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也以“和”作为核心概念之一,追求自身内部和与外在限制的和谐与统一。

可见,我们的智者自古就在思索并追求平衡,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挑战。我们这个时代因为面临巨大的科技革命和内卷,也在以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智慧,去克服这个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巨大难题。

当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绝对不是工作加生活除以二得到的一个平均值。真正的平衡还是一个心理上工作与个人生活的最自在的那一个状态,而且因人而异。资讯科技当帮助我们抵达那状态,而非相反。

随着工作年月的增加,我越来越相信心灵的终极追求,才是那个平衡点的可能所在。所谓的平衡,并不是时间或分量的相等,而是身心最舒服的境地。甚至有人说如果工作变成生活,那就根本不必追求什么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为它永远处在一个自在舒适的状态,在这两个方面都能积极地促进个人的整体幸福和快乐。是的,如果能够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工作、享受科技,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作者从事语文教学与本地文化研究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