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中国应正面看待老龄化现象

时间:2023-11-10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吴迪:中国应正面看待老龄化现象

中国不能只知道年轻化人口的好处,还必须看到国内外空前复杂形势下,年轻化人口的短处。我认为贫富差距极其严重的中国,已经很难负担起一个年轻化人口所需要的公平向上流动的机会,这样的年轻化无异于一枚定时炸弹。

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人口变革边缘。随着人口中位数年龄的上升、出生率的下降以及人口金字塔的逆转,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一巨大变革同时带来挑战和机遇。中国不应将人口老龄化视为负担,而应积极拥抱这一趋势,以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导致中国公民老龄化迅速。

一、多年独生子女政策。从1979年至2015年实施的这项有争议政策,导致出生率急剧下降。大多数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老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年轻替代人口。

二、预期寿命提高。医疗、公共卫生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延长了人们的预期寿命。1980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只有66岁,现在已提高到77岁。预期寿命的延长直接导致人口老龄化。 

三、“4-2-1”现象。目前中国夫妇须要承担赡养两对老人以及抚养一个孩子的重任。这一沉重负担促使人们决定生育更少的孩子,加剧人口老龄化。

老龄化人口无疑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产生考验,但这一转变不应被视为迫在眉睫的危机。相反,中国应利用人口老龄化作为持续发展的动能。

中国劳动力迅速老龄化常被描述为经济负担,但实际情况远比这更复杂。无可争议,支持大量老龄人口将带来劳动力缩减和社会福利成本增加等挑战。然而,老龄人口也带来几个关键经济效益。通过综合政策,中国可以发挥这些优势并减轻劣势。

老龄化的挑战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机遇其实一点也不少:可以增加劳动力灵活性,例如调整退休年龄以发挥老年员工作用。逐步或部分退休令更多老人可以继续工作;可以普及终身教育和延长就业,为老年学生提供认知训练和技能提升的教育服务,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延长就业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恰当的政策,中国可以利用老龄人口推动经济增长。策略包括退休人员返聘上岗、扩大企业养老保险、提供持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开发面向老年市场的产业、延长高龄劳动力就业等。

人口老龄化将深刻影响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规范。随着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代际关系演变,家庭内传统的期待和角色定位,也将面临新的复杂性和矛盾。这种对现有社会价值观的颠覆,可以被视为危机,也可以被视为机遇。要取得进步,必须全面融入和赋权老年群体。

要发挥老龄社会的益处,必须摒弃时下普遍的年龄歧视态度,承认老年群体可以继续做出重大贡献。通过远见卓识的规划,中国可以打破文化惯性,建立与现代实际相匹配的老龄融合社会。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日本、德国、新加坡和美国采用了不同的老龄化策略和政策。中国能从这些国际案例中受益。

以日本相关政策为例。

一、提高退休年龄至65岁以留住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二、为成熟员工提供持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三、开展社区计划,让老人成为志愿者和导师;四、促进服务“银色产业”的社会创业,面向老年人服务;五、利用机器人、传感器和人工智能解决劳动力短缺;六、与产业界合作开发适老智能家居和出行技术。

中国应该吸收这些模式中符合国情的策略,并避免其陷阱。重点包括退休分阶段制度、老年护理专业化培训、老年慢性病研究、发展适老科技产业、促进适老环境建设以及消除持续参与的障碍。凝聚代际团结,中国庞大的老年人口可以保持活力,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政府对老龄化问题感到很焦虑,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例如,政府在制定政策规划、保基本、兜底线,甚至有政协委员提议鼓励公职人员生育,对提高生育率可以起到带动作用。

可实际上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应被视为待解决的危机,而应被视为难得的机遇之源。一个积极投入、能动赋权的老年群体,可以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做出重大贡献。要实现这些潜在益处,必须转变过时的老龄观念。在国内外压力面前,年轻化社会比老龄化社会更易产生动荡,比如阿拉伯之春。同期的日本社会尽管也面临同样的内外压力,却异常稳定。中国不能只知道年轻化人口的好处,还必须看到国内外空前复杂形势下,年轻化人口的短处。我认为贫富差距极其严重的中国,已经很难负担起一个年轻化人口所需要的公平向上流动的机会,这样的年轻化无异于一枚定时炸弹。

数据清晰显示,中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这一深刻的人口变迁,无疑带来现实挑战,但也提供了机遇。要把握机遇,必须转变过时的老龄观念,制定支持性政策和项目。如果中国积极拥抱人口老龄化,庞大的老年人口可成为建设更加充满活力、公平繁荣社会的宝贵人力资源,使各代人都受益。

作者是中国独立经济研究学者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