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经济日报》社论
美国总统拜登10月27日会晤中国大陆外交部长王毅,拜登表示,美中都需要以负责任的方式管理双边关系下的竞争,也要维持沟通管道畅通;拜登另强调,美中也要一起处理全球挑战。
王毅访美是应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邀,与美方高层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据了解,也谈到11月于旧金山举行的APEC领袖高峰会时,安排拜习会。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似乎又到了峰回路转、氛围向好的时刻了。回顾这一轮中美关系的恶化,始自特朗普上任后的次(2018)年3月,美方突然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投资战、科技战,这一轮前所未见的组合拳攻击,一度把中国打得相当狼狈,双方关系当然也就急转直下。
2021年3月,中美外交高层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会谈,中方首席代表杨洁篪对美方义正辞严地说,“你们美国没有资格说,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对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是中方对美方的第一次反击。这期间,又陆续发生美国狠打中国华为,并扣押孟晚舟事件(2018年12月)及情报气球事件(2023年2月)。2023年2月,中国正式对外发表《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一文,将美国定位为贻祸全球的霸权后,双方关系到达了空前低谷,为1979年双方建交以来所仅见。就在此时,美国开始转变态度,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陆续派出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并一再释出讯息,希望双方领导人举行峰会,一度寄望于9月在印度举行的G20峰会,但因习近平未参加而未成,因此把希望放到了11月美国主办的APEC峰会。
中美关系从变化到恶化,再急转直下到达谷底,如今又似开始缓和,迎来一股和煦之风,其中转折的脉络与逻辑如何观察?关键主要在美方。因为中方虽然也说出重话,但中方的基本态度始终一贯,希望中美之间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合作共赢,只是美方一贯嗤之以鼻,并且确认中国已成为美国霸权地位的最大挑战者、威胁者,从而极尽一切手段打击中国。那么,美方为何又开始转变对华态度与政策呢?
一方面,是美国无论内、外,目前都面临了许多麻烦。内在形势,在经济方面是美债危机,美债总规模已高达33兆美元(45兆新元),30年期与10年期美债殖利率先后升破5%,创下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已被形容为“美债火山”。政治方面,除两党持续内斗外,即将进入2024年大选季,拜登与民主党都面对了相当的压力。外在形势,俄乌战争陷入胶着之际,以巴冲突又突然爆发,整个中东乱成了一锅粥,在自媒体打破了西方媒体的垄断下,美国的道德双标也大大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内在、外在形势均让美国已无法全力对付中国,甚至还反过来希望中国在一些方面协助美国。
不过,更大的关键恐怕还是在两个形势。一是科技战的重大挫败,美国联合盟国之力针对中国华为,四年之后,竟然被华为突破,美方在震撼之余不得不冷静思考一连串贸易战、科技战失利的原因。
二是来自于台海的压力。美国深知北京在一中原则下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与决心,并且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强大,让美国在西太平洋特别在台海面对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虽尽全力支持援助台湾军备,但效果如何难有十足信心,偏偏就在此时,中东又出状况。美国知名风险投资智库贝莱德近日发表报告指出,美中之间的战略竞争依然是全球市场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风险”,美中关系解冻依旧“脆弱”。该报告公布的“地缘政治风险指数”显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是“高风险”,远高于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及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的中东局势。这或许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理解美国对中国态度与政策何以出现变化调整的一些深层次因素了。或许基辛格也看到了此点,最近他呼吁中美之间要和平与发展,因为“这才能为世界带来和平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