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香港的发展瓶颈是什么?

时间:2023-07-07 09: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香港01评论编辑室

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行长李曦光在《紫荆》杂志最新一期的文章严格而言并没有多少新东西。第一,国开行当然可以为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建设融资,其过去已曾支持机场三跑和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融资。

第二,李行长建议港府适度提升公营机构负债率,有序加快土地及房屋供给,这也可以说是现届政府的方向。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今年度的预算案已宣布,将会每年发债650亿元(港元,下同,约112亿新元)以支持工务工程和基础建设。

什么是“对公用事业领域进行控制”?

第三,也是最引起关注的,是李氏论及香港电价大幅上涨时,建议“特区政府谋划公营机构对公用事业领域进行控制”。关键在于何为“控制”。广义而言,港府借着与两家电力公司签订《管制计划协议》,已经在对电力公司的回报、财务安排等作出规范,电力供应此公用事业领域在香港绝非“无王管”。惟《协议》能否充份保障民生福祉,却是别论。两电坐享百分之八盈利的情况下仍可加价,可见政府的“控制”明显不足。

而这也正是李氏文章对香港政府的最大意义。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宗旨,港府官员和李曦光同样表示要更好结合高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但两者所呈现的政策讨论以至发展规划有一定差异。例如,同样面对电费影响民生的问题,李曦光提到了港英政府曾有意收购中电,且认为现在特区政府也可利用中资力量以进行控制,而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却只会说“只能尊重合约精神”。

以利用市场、改善民生为使命

事实上,不论是文章标题所提及的“开发性金融”抑或国开行本身,都反映出金融之于中央政府的意义是作为一个手段,以促进社会发展及民生福祉。国开行作为1993年中国大陆金融体制改革的产品,标志了江泽民时代、邓小平南巡后的改革开放新进程,大陆政府政府进一步利用市场力量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把资金引导到于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建设上。

有别于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香港奉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这不代表政府在公用事业领域、基础建设上毫无角色。从开发新市镇到利润管制可见,即使港英时代也绝非如此。惟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市场力量以促进社会整体利益,香港官员确实没有充分的思考。由港铁上市到出售屋邨商场,港府只得“交给市场”单一套路,终造成港铁、西隧等一个又一个尾大不掉的民生困扰。

香港只踏出了尝试的第一步

开发性金融作为另一种结合市场和政府的路径,简单而言,可以说是主导权仍然在政府手中,市场或者资金只是其利用的手段。事实上,这一届政府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旨在进一步利用财政储备以促进香港经济和产业发展,本身也可以说是更好结合市场和政府的一次尝试,纵然成效言之尚早,公司目前看来只是召开了一次会议。

无论如何,不论北部都会区如何融资,或者政府对电力市场如何管制,如何更好结合高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以促进社会福祉,毫无疑问都是破解香港民生困扰、社会矛盾以至发展瓶颈的关键手段。可惜不少议员在立法会上仍然只是为了反对收地建屋而吵吵闹闹,而不是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从大局和长远需要出发积极谋划香港发展”以及“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或许更是香港困局的症结所在。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