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民粹化”的两岸 需要中间思维

时间:2021-11-15 10:0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联合报

作者:潘兆民

两岸民意“民粹化”的撕裂现象,已经到了严重扭曲的阶段。一段明明是台湾卫福部长陈时中未戴口罩饮酒高歌影片的疯传,竟然被操弄成“阿共的阴谋”。因为当下是两岸开启交流互动以来彼此最敌视的时刻。不仅政治无互信,民意的对抗更如螺旋式上升,如之前“两岸水果战”硝烟四起,更有利于有心政客操弄“认知陷阱”,持续裂解两岸稳定。

10月12日美国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林碧莹与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塞克斯,于《外交事务》发表〈如何防止台湾意外发生战争〉指出,基于两岸五年多来缺乏沟通渠道,“北京和台北距离公开冲突只差一个错误”。因缺乏“中间路线”思维,处处可能爆发两岸危机风险的因子,不在于来自中国大陆立即的武统,而是来自所引发的致命事故或误判。

北卡罗来纳州戴维森学院东亚政治学教授任雪丽曾撰文指出,台湾见不到“中间路线”,并直言台海前途令她深感忧虑,美中台三角各自局势混沌不明之际,管控好三方关系是重中之重,但“三方似乎都不在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有利位置上”。

美国经济学家贺特林在1929年提出“向中间靠”的理论,认为在一条长路上,开超市的最佳地点就是在这条路的中间,因为可以节省顾客的交通费。

如果以这条长路来比喻台湾、美国、中国大陆的三方关系,两头的顾客,来自西方者是美国,来自东方者是中国大陆,台湾应该摆在这条长路上的西方或东方,还是取得中间的有利位置呢?

然而,近期台湾执政党始终坚持依靠西方的战略思维,并且画地自限于这条长路上的西侧;其所凸显者,正是台湾乃西方世界围堵中国大陆的重要战略前沿,其所获得的战略利益是来自西方的安全保证。但阿富汗的迅速解体已经引起人们对美国信誉的抱怨,诚如史蒂文.厄兰格8月13日在纽约时报所言,美国在阿富汗的撤军,加剧了特朗普时代创伤,并强化了美国对其盟国的支援不是无限的观念。

“向中间靠”的经济战略理论所以有效,不仅考虑到“适不适配”某党某派的问题,更考量到战略价值的延伸。台湾操作战略思维时,应灵活运用可操之在我的战略资源,将其视为杠杆运用,适足以创造更多的迂回空间。

“中间思维”的具体操作是“去冲突”(Deconfliction),因为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是根本利益冲突,而非误解的结果,因此某些经济方面的合作不太可能导致在处理重大安全挑战方面取得突破。应该以“中间思维”,不只寻求安全问题与美方的积极合作,更应善用“去冲突”与大陆协调的方法,至少要做到不刻意操弄民粹去挑衅对方。亦是采取军事行动时避免正面接触的理想办法,军事行动互相通报,有助于减少意外事故可能。

赞一下
(5)
29.4%
赞一下
(12)
70.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