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迎竹:司马迁密码

时间:2021-11-14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加减陈词

后世有研究者相信,距离那个时代比《竹书纪年》更遥远的司马迁笔下所述,或许就像韩剧编剧那样,不全讲究史实,

而是寄托了自己理想中的政治形态。但这中间有没有皇上才看得懂的密码?

梦见这场世纪大瘟疫终于进入尾声,人类幸存者可以在不久后告别浩劫,好好舔舐伤口,寻找疗愈方向。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或许是从两年的全球抗疫过程中,许多国家和决策者时好时坏、各不相同的表现去思考:什么样的政府才叫好政府,什么政治人物才当得起人民竖起的拇指。然而这样问的时候无疑又潜伏另一个问题:有没有理想的政治人物或无瑕疵的政治?

最近看了两年前一部韩剧《60天,指定幸存者》,以国家遭遇恐怖袭击为故事线,顺带提出的问题正是:有没有理想的政治人物典型?

这问题可谓古已有之,而且不分东西方,但回答方式很不一样。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哲学的探讨丰富而深刻,很多概念仍影响2000多年后的今天,他强调无论对个人或团体,具备德行加上其他必要条件,促成对城邦的善行,才能达到最美好的生活,而其中德行是关键因素。

但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解决“人无完人”这个问题,万一掌权者不是德行最好甚至是败德的人怎么办?因此他将伦理学和政治学区分,根据老师柏拉图划分的不同政治模式,指出比较好的应该是结合寡头与民主两种形式,他相信作为少数精英的寡头还是有高贵的情操,但大众也有大众该有的智慧。不过这种结合也是基于假设:从贵族制变种而来的寡头政治,统治阶级凡事都能从公共利益出发去制定政策,这就是今天很多人相信的政治精英主义。

亚里士多德基于城邦所建立的政治理论,其实距离近现代越来越多元的世界太遥远,却仍然影响西方几乎所有主要的政治学流派,因为每个流派在诠释上都对他各取所需。但无论如何分歧,政治人物的德行都被高度看重,却也同时不能不仰赖体制的制衡。

对中国人来说,垄断2000年政治主流地位的儒家一直没有走出政治与道德统一的宏观视野。中国当代哲学家陈来认为,孔子的政治观就是美德的政治,美德政治也是可以取得治理效果的根本。但他指出,孟子引入“ 格君心之非”的批评谏正政治,就不单纯寄望君主自动修习道德的“ 自正”,而是强调“他正”。陈来认为:“在一定的制度支撑下,敢于负责地批评政治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主要美德,对君主的任性必须形成约束也是儒家政治的基本理念,并落实为一套制度的约束机制。”

对政治人物的道德要求在中国古籍记述里, 最源远流长又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禅让政治的传说。 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如此这般,都是毫无私心地把权力外传, 经过严格的考验和试炼,选出最贤能的继承人领导自己的部落联盟。 长久以来,这一直被视为最高尚的政治典范, 然而公元三世纪在河南出土的一批墓葬品, 记载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到公元前二世纪魏国的历史大事,不但颠覆《 史记》关于尧舜禹禅让政治的神话,后来命名为《竹书纪年》 的这部文献,更直接留下骇人的记录:“昔尧德衰,为舜所囚。 舜囚尧,复堰塞丹朱(尧的长子),使父子不得相见也。”

《史记》 又写禹死后禅让帝位给伯益,伯益又禅让给禹的儿子启, 自己跑去隐居,一派乐天知命、和谐社会的样子,但《竹书纪年》 所载是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劳苦功高的伯益不满,双方发生冲突, 启杀了伯益。总之,《竹书纪年》里的历史绝无高尚道德、 和谐政治,反倒是刀光剑影、血迹斑斑。

《60天,指定幸存者》描绘的代理总统诚实、善良、讨厌心机、有主见、坚持理想,甚至在人气高涨时不愿投入总统大选,宁可恢复一介学者的生活,性格上绝不适合从政,却能以自己的行为感动传统政治人物和身边一众公务员,愿意支持他,观众一看就是“纯属虚构”。然而我发现韩剧的编剧喜欢借题发挥理想,不迁就某些观众的“ 写实”需求,虚构出理想中的政治人物,观众照样可以接受,播出期间收视率节节攀升。

后世有研究者相信,距离尧舜禹那个时代比《竹书纪年》更遥远的司马迁笔下所述,或许就像韩剧编剧那样,不全讲究史实,而是寄托了自己理想中的政治形态:一种和谐共处、德行高远、无私无我的道德世界。

同样比司马迁更接近那时代的战国思想家荀子和韩非,也都在文章里质疑过禅让政治是“陋者之说也”“人臣弑其君者也”。现代史学家顾颉刚也肯定地说:“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事刺激,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

人类对理想政治和理想政治家的典型,或许不分族群都有类似想象。差别只在于有些人群很早就明白没有那回事,于是用心把制度的大屋设计好,譬如领袖任期制、舆论监督、法律的牵制等等,让虚假的圣人、伟人必须一直假下去,或者逼得他们干脆弄假成真,乖乖做个政治上的好人。但也有些族群一直相信道德高尚情操伟大的圣人真的存在,而且就在眼前,或者总有一天可以等到他,以至于耗尽世世代代的光阴,始终没把管理众人之事的政治大屋,搭得牢固坚韧,风雨不侵。

博古通今的司马迁何以误读尧舜禹的故事真相?如果他其实知道,却还把它写成一部理想剧,这本身不也是一部推理剧题材:他是写给阉了他的汉武帝看的吗?这中间有没有皇上才看得懂的密码?他是因为没想到自己的书可以流传那么久,所以有些地方下笔也不想当真?是这样吗?

(作者是本报编辑组副主任 [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17)
89.5%
赞一下
(2)
10.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