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希颖:美台越界 “红线”的试探

时间:2021-11-09 09: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近期,美国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布林肯就“协防台湾”、“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体系”等“红线”问题接连发声。台湾领导人蔡英文一改过往回避之态,在28日接受CNN采访时,主动抛出了“美国军人在台”的信息,高调宣称对美“协防台湾”有信心,直接挑衅中国大陆《反分裂国家法》的“红线”。

美台接连举动的背后,一方面是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入联50周年纪念,北京冬奥会即将举行的特殊时间节点;但另一方面,核心导因则是受疫情持续恶化影响,美国国内经济压力持续上升,尤其是债务压力持续增大,中美谈判正处胶着时刻,美国政客着急给中国大陆政府施压。

此番举动非但不是偶发,反而恰是美台“预谋”之后的协作行动,其实质不过是美国利用台湾当局意图“扩大国际影响”,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推动“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议题的心理,使之成为棋子,借机抬高当前中美博弈筹码的举动。

此类操作中国大陆并不陌生,且不看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美常态化摩擦,仅2008年奥巴马上台推行“亚太(回归)再平衡战略”后,美国便将中国列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持续对华采取针对针对的姿态,短短13年间,已先后在钓鱼岛、黄岩岛、朝鲜半岛、香港、新疆西藏、印度,以及中美贸易等区域及领域上打出过组合拳。

而本次之所以引发激烈关注,不过是因为美国以越界“红线”的方式祭出了“台湾牌”,这也是美国政府迫于这些年常态且持续的对华保持高压态势后,手中余牌不多,且力度有限的窘境,不得已而做出的选择。

美台方面敢连番采取行动,或许是赌下了“中国大陆近期不具备动武条件”,因而才敢以越界施压的方式来谋求博弈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否是误判,在结果没有正式呈现之前,谁都无法下定论,但参鉴历史,尤其是大陆和台湾70多年的博弈史,很多问题的可能答案还是有迹可循的。

在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经过投票恢复联合国合法权益前一段时期,中美关系因为在中南半岛的对抗和入联博弈,被外界视为深处激烈摩擦对抗的状态,这也让蒋介石政府幻想着美国定将力挺自己到底。

但实际上在同一时间,基辛格正代表美国政府进行秘密访华的活动,并通过几昼夜的努力,在联合国投票前的一天,与乔冠华携手完成了《上海公报》,并推动该公告于四个月后在尼逊访华时被正式签署,开启中美关系新篇章。

历史当然不会简单的重复,但不妨碍有机会鸣唱相似的曲调。以史为鉴,越是激烈的博弈,背后恐怕孕育着越激烈的变局。

目前,美台连续越界的举动已经触发了关键动因的改变,打破了过往中国大陆的顾忌,再加上,它直接激化了大陆民意,这份情绪的强化或多或少的将对大陆中央的决策产生影响。动因已变,剧变可期。

作者是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理事长、中国传媒大学港澳台与世界事务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赞一下
(18)
75%
赞一下
(6)
2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