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政治化阻碍国际气候合作

时间:2021-11-07 08:5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有120多名各国领导人、世界500强公司CEO、社会名流出席,显示暖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大会迄今已达成多项协议,包括各国承诺到2030年降低甲烷水平,并在同年停止森林砍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未亲临会场,但在书面发言中,再度重申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事实上,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在减排方面的口惠而实不至,中国的“气候雄心”看似貌不惊人,但行动力度不小。而美国等国在大会上对中国的攻击,以及针对中资太阳能企业的制裁,显示了政治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窒碍。

中国“雄心”遭质疑

行动力证明成效实在

COP26召开的大背景,就是全球碳中和(净零排放)进度大幅滞后预期时间表。上月20日,联合国报告指出,各国目前计划在2030年生产的化石燃料总量,较2016年《巴黎协定》限定的目标高出一倍多,届时温室气体排放可能增加五分之一。《巴黎协定》目标是将全球升温限制在2℃,最好是1.5℃以内,今日全球气温较工业化之前已经高了1.1℃,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巴黎协定》的目标面临全盘失败。

峰会上多国领袖提交了最新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NDC),发达国家多将碳中和目标定在2050年前后,中国的2030年碳达峰(即碳排放量到达最高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被质疑“雄心”不足、力度不够,与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的地位不符。但正如习近平所言,各方应该“聚焦务实行动”,“行动,愿景才能变为现实”。

出席峰会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指出,最近20年,中国累计的节能量占了全球的58%,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确定的目标,都有配套的政策、措施、投资,有时间表和路线图,“目标有没有力度,关键还是看行动”,“没有行动、没有政策,那算什么力度?”

事实是,在过去10年里,中国几乎是全球唯一森林覆盖率增长的国家,根据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卫星数据,从2000年到2017年,全球植被增加量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去年,中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总量比率降至56.8%,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居世界前列;三峡大坝已是世界装机容量排名第一的水电站,它与葛洲坝、乌东德、向家坝、白鹤滩等超级水电站一道,令长江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占全球拥有量一半的6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行驶在中国的道路上;在退出海外煤电项目的同时,中国近年参与兴建多个外国清洁能源项目,包括迪拜的全球最大太阳能发电基地、新加坡的全球最大内陆漂浮式发电站,以及沙特阿拉伯的全球最大储能项目红海储能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减排是实在的行动,而非口头上的“雄心”。

看待气候变化,不能只看当今不看历史,从18世纪中工业革命开始到1950年,发达国家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95%,从195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排放量仍占到总排放量的77%。而另一方面,很多发展中国家现在仍处于工业化初阶,如有14亿人口的印度,目前虽是世界第三大排放国,但有400万人的生计直接与煤炭相关,还有2700万人完全无电可用,所以总理莫迪在峰会上的承诺是,印度要到2070年才实现碳中和。所以说,脱离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来划一要求减排,犹如要求挨饿的人去节食减肥一样。

拜登政治化批华缺席

美制裁中企阻碍合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都写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要求发达国家应担负更多的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不过,在今次大会中,个别国家领袖却继续“政治挂帅”,攻击他国,破坏合作气氛。除了澳洲总理莫里森将“应对气候变化”(tackle climate changes)说成“应对中国”(tackle China)的弗洛伊德式口误(Freudian slip),美国总统拜登更公开指摘习近平缺席,称是一个“重大错误”。

作为全球最大的头两位碳排放国家,中美的合作尤为关键。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两度访华,今年4月与解振华联署了中美《应对气候危机的联合声明》,中方近期又签下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LNG)的长期合约。但今年以来,美国接连制裁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在口岸扣押其产品,实际上阻碍了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正如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所言,应对气候变化的考试,计的是全体学生的总分,一个学生考高分还不够,要大家都考高分,“美国是个实力很强的学生,但中间曾‘逃过课’、退出过《巴黎协定》”,他寄语中美着眼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携手扭转阻碍两国合作的“政治小气候”,引领世界协力应对变暖的“全球大气候”,“共同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番诤言,不知华府是否听得明白?

赞一下
(16)
88.9%
赞一下
(2)
11.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