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撇开各国矛盾 共商气候行动

时间:2021-11-03 09:0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01观点

周一(1日),随着各国领袖先后抵达英国格拉斯哥(Glassgow),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亦正式展开。这次大会事前就已经被形容为“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联合国和主办国英国都期望它可以订立把全球暖化控制在摄氏1.5度以内的目标。东道主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致辞时,就以电影《007》形容现今气候的情况,说“末日装置”正一步一步毁灭人类,呼吁各国加紧合作应对危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亦在预录的影像提取各国应采取超越政治的行动,并强调现在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

尽管峰会甫一开始便得到印度总理莫迪承诺2070年前该国将达至零排放的目标,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却仍然充斥其中,尤其当各个发达国家在2009年承诺对发展中国家的每年1,000亿美元援助至今仍未兑现,两者之间的互信更难免受到重大挑战。国家主席习近平便在书面发言中指出,发达国家除了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采取更积极的立场外,亦应更积极地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暖化的威胁。

发达国家出口污染到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要应对全球暖化和采取积极的气候行动,没有发达国家的支持不可能成事。这是因为大部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本身就属于粗放型经济模式,若对生产时耗用的资源及产生的污染作出限制,都必将直接触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而更重要的是,这些造成极大污染的生产往往来源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借助当地相对宽松的环保法规,藉此把对环境损害较大的生产工序或资源采掘转移到当地。严格来说,国际贸易本身就是把环境保护在内的生产成本转嫁到发展中国家,故在缺乏发达国家共同承担减碳负担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家根本亦难以作出任何具体承诺。

这次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其中一项议程,就是要求已发展国家兑现2009年所定立的承诺。肯尼亚、孟加拉国、巴巴多斯等国领袖均就此事表达了对发达国家的不满,马拉维总统查克韦拉更直指有关款项是它们需要偿还的“清洁费”(cleaning fee)。这些说法反映发展中国家和已发展国家在应对全球暖化问题上的价值观差异,而要在是次气候会议中达成有意义的共识,就更需要各国的合作和撇开国与国之间的分歧。

应对气氛是全球各国的共同责任

而这次会议之所以被形容为“人类文明最后一次的机会”,更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各国之间亟须就如何应对危机上达成共识。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出的估算,即使各国能成功兑现这次大会前的减排承诺,本世纪的全球气温仍然会上升摄氏2.7度之高,有三份一的物种将面临灭绝的危机,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经常发生和长期旱灾及其他极端天气,粮食供应亦会变得更不稳定,甚至直接导致造成无数人命损失。看看今年中国河南的水灾、北美的热浪、澳洲的森林大火以及印度早前旱情,便都足以说明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

面对气候剧烈变化,作为东道主的英国极力呼吁发展中国家尽快停止使用碳电,甚至加快应用电动车以及设定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措施,而各国亦在首日会议中达成了2030年前停止伐林的目标,并同意了用190亿美元恢复受损土地及保护树林。这些都只是各国应对全球暖化的第一步,然而更多措施则仍须国家之间承担起共同的责任才有望成真。

 

赞一下
(3)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