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婷:持久的“攻烦战”

时间:2021-10-31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编辑室内外

在这段非常时期,最使人心烦意乱的,一是妖言惑众,二是防疫疲劳。

最近接二连三收到亲友和同事感染冠病的消息。有些病情轻微,居家康复,有些得留院观察,也有人去世。

病逝的两名长者,一名早已施打了疫苗,无奈年近九旬,加上有慢性病,抵挡不了冠病来袭而离世。

另一长者也身患慢性病,医生一直不建议她接种疫苗。结果住在社区医院已半年的她在院内感染,送往新加坡中央医院挣扎了九天后去世。

冠病不再只是媒体报道的新闻,冠病患者已在身边出现,或自己成了病患。这种实际经历无疑让人震惊又心烦。

让人们心情额外郁闷的情况还包括:

冠病确诊人数,尤其重症患者与死亡人数这个月来持续攀升,不见好转,刚过去的星期三新增病例首次过5000起。虽说当局已提醒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但这数字仍令人沮丧;

冠病护理流程曾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幸好当局已从善如流加以简化);

防疫措施三不五时地变动,使得一些跟不上步伐的小市民小企业无所适从,怨声载道;

客工宿舍再现感染群,他们也越来越无法忍受一年多来睡醒开工,放工困守宿舍的苦闷日子,进而把不满向部长呐喊;

来势汹汹的德尔塔变种毒株再变异出AY.4.2毒株,还不确定后者的威力;

虽说超过98%的病患是无症状或轻症,但研究显示长期后遗症不容忽视。美国的一项研究便发现,有“相当大比率”的中年康复者在确诊超过半年后,出现认知问题。

这个单子还可以继续往下列。不过,在这段非常时期,最使人心烦意乱的,一是妖言惑众,二是防疫疲劳。

关于冠病的虚假言论祸害之深,比冠病本身有过之而无不及。

卫生部最近援引《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POFMA),对一个本地网站发出更正指示。

这个网站指冠病疫苗不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而且还声称用来治疗寄生虫感染的处方药伊维菌素(ivermectin),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冠病,连孕妇也适用。

误信的人可能会危害自身或他人。本地便有人使用伊维菌素来预防和治疗冠病,结果得入院治疗。

旅居美国的姐姐也碰到真人真事,她的邻居一家不只坚持拒绝接种疫苗,还把伊维菌素当维生素来吃,每个“疗程”超过500美元。结果邻居的58岁女婿感染冠病,在加护病房住了超过一个月,左肺塌了,昏迷插管,抢救无效,在上周六病逝。

这家人是特朗普的疯狂粉丝,被洗脑得厉害,八旬老邻居在女婿弥留之际,还在怨所有人,就是没怨为什么全家人都不去接种疫苗。

处在资讯爆炸的年代未必是好事,网上充斥着无数虚虚实实的信息,若无法辨析真伪,假信息极易灌输入脑。要阻止来路不明、企图不轨的资讯甚为困难,不只个人得提高警惕,理性思考,还有赖负责任的政府与媒体提供准确可靠,清晰易懂,并且及时的信息。

至于防疫疲劳,一年多来的奋战,确实让人们在精神上累坏了。有些人不再认真遵守防疫措施,这极可能是近月来病毒能大举进攻,把我们打得人仰马翻,社区病例激增的原因。

虽然对84%已完成接种的人口来说,疫苗起了保护作用,只要没有顽疾在身,即使感染了也多无大碍,但若有潜在病症,染上冠病可能是命中的一个大坎,跨不过会丢命。没有接种疫苗的人风险更高。

在多数人已接种的情况下,病毒最易攻克的正是没有疫苗保护的人。衷心希望能接种却不愿意,或还想再等一等的人改变原意,怕是“更好的疫苗”还没等到,死神却已向他们招手。

其他人为了自己也为他人着想,仍应遵守各种防疫措施,在等待更有效的疫苗和价格低廉、能普及使用的治疗药物面世之前,这是身为公民所能尽的社会责任。

李宗盛作词的《最近比较烦》,头两句:“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一些极端”,或许正是大家的心情写照。

但无论有多烦,这是一场持久的“攻烦战”,得靠全民打起精神来应对。

(作者是新闻中心助理总编辑 

[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3)
60%
赞一下
(2)
4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