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喜:死亡现场:新常态下的死亡思维

时间:2021-10-28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思维空间

李显龙总理在10月9日中午针对冠病疫情及迈向新常态的全国讲话中,提到新加坡在接下来几个星期和几个月内,很可能会有更多冠病患者病逝。这也意味着在短期内,死于冠病并发症的国人会持续,并有可能大幅度地增加。

截至10月26日,新加坡已有339人因冠病逝世。其实死亡案例自今年8月以来有着显著的增加,9月统计就出现了40起,但这个数字在10月首七天就已经被超越了。这也意味着2021月10月是新加坡自疫情开始以来最致命的月份。

从“清零”迈向与冠病共存的新常态,越来越多国人会接触或耳闻身边的亲朋好友,因罹患冠病和各种并发症而丧失生命。我57岁的四叔在10月19日因冠病所引发的病发症丧命,从染病到他的离世只有14天,离开得很突然。

最终,政府可能只发布冠病的年度死亡人数,或许会把冠病死亡人数纳入现有的年度肺炎死亡人数的数据里。到时候,国人应有谨慎和居安思危的态度,无需过度恐慌或感到意外。这可能就是新常态的现实和往后履行新常态的必经之路。

近日病逝者人数不断攀升,国人似乎觉得个人的主体性与新加坡这座城市的未来纠缠难分,而且生死祸福一切悬而未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新加坡逐步迈入新常态之际,这个时间点恰恰是一个提升国人死亡意识,重新整理并调整国人和政府看待死亡的态度、思维和相关政策的契机。

死亡这个事实和死亡这个概念,其实活在每个人和每个社会的潜意识里。这场疫情恰好唤醒了我们对它的恐惧与无奈。寄存已久的死亡意识,似乎被近几个星期有增无减的死亡案例给震醒了。我希望以下的分享,透过有关死亡主体的思考,探索一座城市的生老病死,以及它所应该持有的态度和观念。

首先,这座城市很习惯性地以第三人称和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冠病死亡案例或其他死亡事件。这凸显在每日公布的冠病死亡数字上。自从新加坡在2020年3月21日公布首两起冠病的死亡案例以来,我们便只赋予每位亡者一个冷冰冰的编号。

除了逝者的年龄和性别之外,国人似乎对每位亡故者少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怜悯。这种处理冠病逝者的方式,似乎把每位独立的个体和国家生命共同体的成员,当作一个电脑上的数字。

如果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死亡不仅仅是一则讣告或一组数据,它背后其实是一个家庭,无数的故事和逝者生前所累积的经验和社会历练。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也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

在迈向新常态的当儿,我认为社会本身就应当秉持着一种无形的义务和责任,向每位逝者好好地道谢、道爱与道别。有关当局必须重新考虑如何更好地呈现每个冠病死亡案例的数据。除了逝者的年龄和性别之外,当局应当向公众发布每位逝者的姓氏和离世之前的职业。

主流媒体和相关的社交媒体也应当在逝者家属的许可下,帮助他们以简单且有效的方式叙述亲人的生平纪事,赋予每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有的尊重和怀念。我们有必要把亡者人性化。他们不仅仅只是一具冰冷的遗体,他们是某个人的阿公或阿嬷、爸爸或妈妈、儿子或女儿,哥哥或妹妹,也是某个家庭的精神和经济支柱。

第二,尽管被不断增加的死亡病例阴影所笼罩,我们还是必须改善对死亡的观念,并加强死亡意识。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增进对死亡的认知,为未来的离去作更充分的准备。

秉着好好道爱、道歉、道谢和道别的观念,我们应当鼓励并协助国人规划怎么和家人一起走完人生的最后一里路,这包括宣导要把公积金提名表格写好、把持久授权书做好,把预先医疗指示签好,把预先护理计划办好和把自身的殡葬事宜安排好。

第三,在改善国人看待死亡的思维上,不能缺少殡葬业所应当作出的改进。国家环境局应该在往后制定一套殡葬价格透明化的方针,和在营运上的实务守则。当局应当规定每家殡葬公司划一基本服务的价目表并对外刊登,好让消费者能在价格和支付选项透明化下,为他们人生的毕业典礼做出最明智的决定。

如果消费者有额外的服务和物品需求,殡葬公司也应当向他们提供额外附加选项和服务的价目表。殡葬业者在增进国人的死亡意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价目表公布在相关的网站和社交媒体上。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行业内价格不很透明的现状。在疫情的当下,业者也有责任通知丧家任何因冠病疫情而增加的费用。

当局也必须要求所有在新加坡注册的殡葬公司,把他们的董事和最终受益者的详情,刊登在国家环境局的网站上,好让丧家能辨别市场上殡葬公司的规模,包括哪些业者成立诸多与他们母公司服务相关的殡葬企业。

业者必须如实向环境局呈报他们向临终关怀机构、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中心、慈怀理事会和医院等所提供的礼物或捐赠。这些提倡透明化的企业风气和维护丧家消费权益的政策,已经在一些殡葬业较发达的国家开始落实了。新加坡也应当跟进。

根据报道,目前有140多家殡葬服务业者,获准处理疑似或确诊冠病患者的遗体。环境局应该把这140多家殡葬服务业者的行号和相关资讯向外公布,好让消费者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最后,这场自2019年末开始的冠病疫情,是新加坡独立以来前所未见的灾害。最终丧失生命的人数,也很有可能远超独立以来所经历过的灾难。

我们必须凝聚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和资源,为因这场疫情而丧失宝贵生命的国人,举办一场全国的追悼会。与此同时,我也希望政府能考虑设立一个纪念碑,好让遭受这场疫情蹂躏的社会,有一个表达并抒发哀痛的管道,也让世世代代谨记这段艰辛的抗疫历程。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死亡离我们还非常的遥远,以及死亡是一个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但其实一切的生与死悬而未定,就像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和新加坡这座城市的命运和未来。

一场疫情触及了国人以往不想触及的死亡现实。我们往往把生命当似理所当然。也因为如此,总觉得生命所赋予我们的只有确定性和前瞻性。事实正好相反,这场疫情让我们重新体会生与死之间牢不可破的关系,也让我们重新了解一座城市当前的安定繁荣,犹如我们的生命,也会有烟消云散的一天。

作者是海运咨询风险评估公司企业调查员

当局也必须要求所有在新加坡注册的殡葬公司,把他们的董事和最终受益者的详情,刊登在国家环境局的网站上,好让丧家能辨别市场上殡葬公司的规模,包括哪些业者成立诸多与他们母公司服务相关的殡葬企业。

赞一下
(1)
50%
赞一下
(1)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