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和元:弗莱堡学派的共同富裕观

时间:2021-10-25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韩和元

近期,“共同富裕”无疑是个热词。谈到共同富裕,就绕不开一个著名的经济学流派——来自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所创的蒙特佩勒林学会(Mont Pelerin Society,又译朝圣山学会)的成员单位弗莱堡学派(The Freiburg School)。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指的就是该国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或是个人收入的提高,或是工业化,或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或是国家的现代化。

如果遵照这种标准,来对“发展”予以定义,难免会涉及如下问题:譬如,给予人民更多的自由和福利,对发展是否有助益?以这样的方式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了持有这类观念的人,往往缺乏一种重要的认识——他们忽视了人类为什么要追求GDP或GNP的增长、收入的提高、工业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的现代化。

正如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所指出的:“财富、收入、技术进步、社会现代化等等,固然可以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更应该认识到的是,它最终只属于工具性的范畴。归根结底这些工具是为人的发展、人的福利服务的。”

德国弗莱堡学派旗帜性人物、政治家、德国战后奇迹的缔造者艾哈德(Ludwig Erhard)也曾指出,他和所属的学派,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经济结构”。

他指出,现代社会阶级可分为两个阶层,一个是人数很少的什么都买得起的上层社会,另一个则是占人口大多数的购买力不足的下层社会。

他认为,他和弗莱堡学派所致力于建立的经济结构,就是要消灭社会上的贫富悬殊现象,打破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阶级界限,消除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敌对情绪。

他和弗莱堡学派所坚持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使绝大多数人享受经济繁荣的成果,“使愈来愈多的德国人民有走向繁荣的可能”,以实现“共同富裕”(Wohlstand fur Alle)。于他们看来,对人本身的重视才是发展的中心。为此,艾哈德说“人,才是一切事物的中心”,而“任何一种经济制度的最终目的,总是要把人们从物质的匮乏和紧张中解放出来”。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要谋求社会经济发展,根本目的不单纯是要求GDP或GNP的增幅、财富的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现代化,而应是旨在为人民谋求“共同富裕”,应是旨在于让绝大多数的人民都能过上更美好和幸福的生活。

同时,艾哈德和弗莱堡学派也强调,只有正当、有序、充分的自由竞争,才能使经济达到繁荣。只有持续的经济繁荣,才能做大和做好蛋糕,才能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为此,该学派尤其反对经济和社会领域任何形式的固化,认为任何个体都有谋求稳定和确定的倾向。这种倾向决定了每个个体都讨厌竞争,都想扼杀竞争,进而谋求垄断利益。因此,该学派的一个最根本主张就是,要想繁荣就须确保正当、有序、充分的自由竞争,以此形成一种“竞争秩序”。

要想维持这种秩序,就须坚定地反垄断,以此防止各种可能的固化。为确保这种局面的出现,该学派赋予政府的角色是花园的园丁——要想花园百花齐放,就须将那些长得过高过快的花木予以修剪,否则它们将占有过多资源,进而压缩其他花木的生存空间。正是在该学派的极力推动下,西德出台了《反对限制竞争法》。

弗莱堡学派的主张,集中体现于艾哈德的一本书的书名上。该书英文名为“Prosperity Through Competition”,即“竞争带来繁荣”;但其德文原名却是“Wohlstand fuer Alle”,其中Wohlstand的主要含义是“富裕”,Alle是所有人的意思,翻译过来便是“共同富裕”。该学派的实践成果,便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作者是广东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赞一下
(4)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