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宗乡总会面对更艰巨时代挑战

时间:2021-10-21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社论:宗乡总会面对更艰巨时代挑战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第17届理事会在上周末正式就职,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在演说中强调,新加坡社会不断发展和演变,但多元种族文化的特征值得我们小心经营和珍惜。他这番话虽然不新,对宗乡总会却是永不过时的提醒。

宗乡总会在36个年前成立的初衷是整合本地不同血缘、地缘族群的会馆社团,避免一些面临生存的会馆社团受时代淘汰,并促进华社的团结,共同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

上个世纪80年代,新加坡社会的转型也给会馆社团带来转型的挑战,它们若跟不上时代发展,为新一代华族子弟所疏离,便失去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新移民给总会的成长带来契机,协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成为会馆社团的时代使命。

南洋的宗乡团体,对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具有新鲜感,也是他们融入本地社会的捷径。因此,不少会馆领导层更新换代找到新的活力,成立青年团蔚为风气,给年轻的新移民找到贡献所长的平台。

此外,新移民成立的宗乡团体,则给本地华社打开新的窗户,带来了文化新观点新视角。它们也在总会的旗帜下,进入本地的多元社会。

但是,华社并非新加坡社会的全部,促进多元社会的团结与和谐才是各族群的更大使命。

新加坡政策研究院上个月公布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人有强烈的种族与国家认同感,各种族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处于“健康水平”。而在各大种族中,少数种族对国家与种族身份有更强烈的双重认同。

马来族受访者中71%认为种族身份非常重要,78%认为国家认同非常重要;在印度族中,这两项认同的比率为60%和85%,华族则为45%和67%。

作为少数种族,以回教为单一族群信仰的马来族具有更高的种族身份认同是可以理解。

另一个有趣而重要的数据发人深省,55%的马来族认为,新加坡的文化由华族文化支配,而只有32%的华族和38%的印度族有同感。这反映出,华族本身信仰多元,加上一定程度的西化,华语地位和华族文化在多元种族的社会中逐渐式微,华族本身的感受深刻。

新加坡华族社会的转型比其他少数种族更为明显,这给了宗乡总会新的时代命题,它既要维护和传承好族群文化,又要促进种族的和谐。

每个人都具有多重身份,认同的多面性因此再正常不过。过去多年的发展也证实,在多元种族社会中保持族群认同与建立国家意识并不矛盾,这种“求同存异“有赖于各种族之间的互相包容与理解。

自其成立以来,推动华族文化,占据宗乡总会常年重要活动日程。在新时代中,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值得一提的是,总会延续华社先贤兴校办学的精神,在2011年起颁发奖学金,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才。今年五位获奖学生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修读本科学位。今年度奖学金申请比五年前增加了50%。

至今有49名学生获宗乡总会颁发的奖学金,他们不受合约约束,但必须在假期时到总会或是附属会馆实习,了解本地宗乡组织,向华族企业家和专业人士学习。总会的这一奖学金计划,有着薪火相传的意义,值得寻找和投入更大的资源拓展。

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说,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新加坡作为一个开放社会,容易受到各方势力的影响,加剧了社会分化的风险。他说,总会要坚持立场,发挥影响力,团结各族群,提高社会凝聚力。他把总会的时代使命提高到新的台阶,意味着总会今后的转型也许比以往不同阶段的转型更为艰巨。

总会每一个时期的领导层都必须敢于面对新的使命和挑战,开拓新的领域,加强符合时代需求的“有用性”,才能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赞一下
(3)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