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南生:日本选民“保守化”是怎么一回事

时间:2021-10-16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卓南生

通过这回自民党总裁“三强一弱”的竞选,人们很清楚地看到日本执政党今日的如下面貌:

一是党内“鸽派”全面退场,就连曾以“轻武装、重视经济路线”为标榜的“宏池会”(即岸田派)会长岸田文雄(新任首相)也先声夺人、公开表示要加强武装、修改宪法,并把其内阁的首要任务定位为对抗中国。

二是位居第二、冀图“世代交替”“人心一新”但宣告失败的少壮派河野太郎(58岁),连同其战友、前国防部长石破茂和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次子小泉进次郎,在选举期间的言论,丝毫也不比岸田温和。哪怕是被日媒喻为“小石河联盟”的三者成功掌权,也不会改变他们要将日本急速带往更为右倾的既定道路与方向。

判断和预测河野的政治野心与立场,显然不能只看到其父河野洋平曾于1993年发表承认当局参与“慰安妇”事件的“河野谈话”,或河野太郎曾表示不会在当政时期参拜靖国神社,就想当然地将他列入有异于鹰派政客的行列。

年龄、性别不碍鹰姿

三是由前首相安倍晋三撑腰、“松下政经塾”出身的女候选人高市早苗在选举中的强硬言行,在自民党党史上,除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因不满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而由跨派阀右翼少壮派议员中川一郎和石原慎太郎牵头,以血盟仪式成立的“青岚会”之外,恐怕无人出其右。换句话说,这名没能当上“首位女首相”但还活跃于党政的人物,最令人注目的不是其性别,而是她出格的大胆言论与鹰派姿态。

由此可见,不论是从传统的自民党内“鸽”“鹰”之间的论争、少壮派与长老派之区别,或者男政客与女政客之差异的角度来看,其共同的特点是加速完成长期以来自民党人梦寐以求的修宪大业,并全面与邻国的中国对抗。

针对如此凸显的右倾现象,不少人归因于如下三大因素:一曰“保守选民迎合论”;二曰“美国压力论”;三曰“中国崛起论”。

这三个因素,当然不能说不存在,也不能说沒有一定道理,但认真思考,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与分析。

“保革对峙”的僵局

先谈谈日本选民“保守化”的问题。

与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论二分”(即对国家走向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与力量)的政治空气相比较,日本国内总体而言确有日趋保守化的现象。

但这个现象,是日本政坛总保守化的延长与结果,还是它推动政坛的总保守化,却有辨析的必要。

实际上,自从1955年以推动“保守”路线为己任的自由民主党和以“革新”为标榜的日本社会党分别成立以来,日本政坛就形成了两大政党“保革对峙”的格局。

前者维护日美安保条约、主张抛弃或修改战后的和平宪法,后者反对日美安保条约,坚决拥护战后的和平宪法,双方立场鲜明、旗鼓相当,日人称之为“(19)55年体制”。

在这样的体制与格局之下,尽管掌权并占优势的自民党人早已试图修改宪法,但一直遭到反对党社会党强有力的牵制和反对而无法得逞。

因为,要修改宪法得有参众两院各三分之二议员的通过才能成立,而在国会经常持有三分之一或接近三分之一议席的社会党,无疑是阻止自民党修宪的一股力量。

正因为如此,一心一意想要对“战后政治(进行)总决算”,重走战前老路的鹰派首相中曾根康弘,将社会党定位为“宪法修改最大的障碍物”。

政坛大洗牌大战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社会党的存在,不满自民党(特别是其修宪政策)的选民有了另一个选项。说得极端些,在这样的格局下,哪怕个别社会党候选人并非真心反战或碌碌无为在睡大觉,社会党的议席经常都能保持或接近三分之一的水平,因为投社会党一票就是投反对修宪的一票。

对于这样的局面,当政的自民党鹰派人士当然十分不满。为了改变这个状态,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任自民党副总裁金丸信,遂与不愿当“万年在野党”的时任社会党委员长田边诚达成协议,合谋推动政界大洗牌的游戏。

鉴于金丸卷入金钱丑闻被迫退出政坛,这项旨在改变“保(守)革(命)对峙”格局、将之转为两个可以轮流当政的保守党的两党制的大洗牌任务,遂落在自民党主流派中的少壮派强人小泽一郎的肩上。

咖喱饭还是咖喱加饭

小泽当时戏剧性的出走自民党和另起炉灶,并在幕后策划与操纵细川护熙牵头的“非自民党八头马车联合政权”的诞生,显然不是沿着个别日媒期待或解读的“让脏水(指小泽)冲走积于沟渠的淤泥”的方向走,而是旨在一劳永逸、制造两个毫无差异的保守政党垄断政坛的格局。

从结果来看,金丸——小泽的战略和其预期的目标是成功的。君不见在这之后的日本政坛,就是自民党人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的分化与组合?特别是在1994年社会党委员长村山富市在小泽的羞辱之下,连夜投奔长期政敌的自民党阵营,成为自民党的傀儡首相,“保革对峙”的“55年体制”遂告谢幕。

日本政坛从此进入了日人所说的“咖喱饭”或“咖喱加饭”二者择一的两大保守政党(尽管与自民党对峙的另一保守党党名不断更换与重组)时代。而由村山领导、投奔政敌的社会党自此走向没落,并被迫易名“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沦为政坛配角中的配角。

社民党人后来虽有人痛定思痛,试图重拾旧有的旗号,但江河日下,时不我与。作为“迷你政党”,该党已失去了当年可以和自民党叫板、“反自民党”、“反修宪”大本营的主导地位,也无法成为“反自民党”与“反修宪”选票的“天然吸收器”。

是谁营造保守空气

由此可见,所谓的日本选民的保守化,是因为选民保守在先、政客随后迎合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这是我们在回顾20世纪90年代日本“总保守化”(即“总自民党化”)的过程及评论今日日本政治走向时,不能不格外留意之处。

至于在这段期间,官方通过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及大众传媒配合国策,无时无刻不在鼓吹战前思潮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更是促使日本选民“保守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以这回三“鹰”角逐自民党党魁,竞相发表超前鹰派的言论而言,三“鹰”究竟是为了迎合保守化的选民而摆的姿态,还是他(她)们旨在诱导民众,营造更为保守的政治空气?明眼人不难从中找到精准答案。

作者是新加坡旅华学者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导师

日本龙谷大学终身名誉教授

本文为作者受聘为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

学院荣誉教授兼博导发表的讲稿

《日本的政治与外交》的部分摘要

不论是从传统的自民党内“鸽”“鹰”之间的论争、少壮派与长老派之区别,或者男政客与女政客之差异的角度来看,其共同的特点是加速完成长期以来自民党人梦寐以求的修宪大业,并全面与邻国的中国对抗。

赞一下
(6)
75%
赞一下
(2)
2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